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领航“三聚焦” 赋能助残提质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科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21 09:47:44

一、工作背景与动机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依托省级样板党支部的培育创建,对标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党建理念和工作机制。针对支部服务中心工作融合度不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坚持高站位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并重,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基层党建共建长效机制,促进专业和党建深度融合,彰显省样板党支部的建设成效和育人成果。

二、具体做法与创新

(一)聚焦党建联建,建设助残共同体

1.结对共建融通资源助残平台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先后与多家优质合作单位党组织签署支部共建协议,融通资源优势构建助残平台。成立融合教育专家服务小组,指导一线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实践与特殊学校开展“三方合力、为爱守护”和“画出‘星’声,携手同行”等活动,为特殊儿童及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在合作共建中滋养党员、润化特需儿童。助力特殊儿童成长,栖栖雏燕融合研学营“向阳花志愿团队事迹扬子晚报省级媒体报道。

支部共建3

2.党建引领,开展沉浸式教研助残

启动并持续推进联合教研机制,支部与省儿康研究中心开展教科研联盟小组结对,深化党建联建成效加强高校教师与一线康复教师的对话,共同探究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实践策略,全面打造特殊儿童“产教融合精品课程群”,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共研共育共成长。江苏省残联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相关活动。

教科研联盟小组1

(二)聚焦先锋引领,强化使命担当

1.党员先锋扎根助残一线

选拔优秀骨干党员教师前往共建单位挂职省儿康挂职副园长、特校挂职副校长区残联挂职副理事长通过挂职锻炼、业务实践以及科研教研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共建联建成效有效促进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2.“135”育人模式促进师生成长

通过党员先锋榜样引领,促进师生共成长。全面推进135”团队发展模式,1位骨干教师带领3位青年教师5位大学生,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学生培养,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如,在北京东路小学附属阳光分园、马群融合园等共建基地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1

(三)聚焦第二课堂,夯实育人拓路径

1.多样态多领域的第二课堂

服务残疾人事业和特殊儿童成长,成立“向阳花志愿团队”,在“135”育人模式带动下,全面开拓第二课堂。与南京康轩文教图书有限公司合力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在课程研发、教学具资源以及培训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聚焦数字化和国际化领域,以学前融合教育实训室为载体,有效拓展师生教育实践与专业成长平台。

2.多元化多维度的实践育人

优化教育教学培育机制,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拓展实践育人路径,带领师生常态化深入一线调研,在服务社会中感悟责任担当。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大赛。党员教师引领学生积极投身专业服务和社会实践的事迹被荔枝网和地方政府媒体争相报道。

大学生教育实践2

三、工作成效

(一)支部服务提效能,双向赋能显特色

发挥“协同赋能联建”组织合力,显著提升基层融合教育质量与师资水平,有效激发联建单位发展活力与社会服务效能。同时,通过深度参与社会实践,反哺师生实践能力与教学科研创新,实现党建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支部工作典型案例被全国高校思政网宣传报道。与共建单位合作申报省级课题6项,大学生“双创”项目3项,骨干党员指导省儿康中心教师团队参加全国听力语言康复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全国第二名。

(二)党员思想受洗礼,榜样先锋做示范

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动党员遵规守纪担当作为,积极开展党建联建及基层教研合作,引导全体党员在服务社会、扎根实践中接受深刻的思想洗礼与党性锤炼,“优秀党员”、“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立德树人标兵”等党员骨干纷纷涌现,支部于2024年入选江苏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三)党建育人见硕果多维育人有探索

“135”育人模式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实境场景训练助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助残公益项目“栖栖小店”、融合研学营项目、孤独症儿童研学营社会反响良好学生在系列赛事取得佳绩。学生获得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教案组一等奖1名、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挑战杯”大学生创新计划竞赛三等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得省级铜奖考研成功上岸人数居全校之首。


责任编辑:吴月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是核心驱动力;党员先锋“双重身份”是模范源动力;育人路径“多维拓展”是创新支撑力。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