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现代快报报道我支部推出的心理专题报道

2020-07-13 14:16:09 李荔慧

现代快报报道我支部推出的心理专题报道“‘陶老师’和你谈谈心”。

突遇超长假期,“陶老师”要和家长们谈谈心.jpg

突遇超长假期,“陶老师”要和家长们谈谈心.jpg

突遇超长假期,陶老师要和家长们谈谈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黄艳 舒越)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生们迎来了超长假期,不少爸妈也不上班,和孩子一起在家。如何带着孩子一起越过疫情期间的恐慌?如何让超长假期成为更有意义的亲子时光。2 月3日起,现代快报与南京市 " 陶老师 " 工作站共同推出心理专题 " 陶老师和你谈谈心 ",第一篇就是要和家长们谈谈心,让我们一起,顺利度过这段特殊的日子。

如何带着孩子一起越过疫情期间的恐慌?

" 陶老师 " 小范围了解了下,疫情背景下,大人多少有些焦虑,既担心疫情,也不知道呆在家能干嘛,除了刷手机,就是盯孩子,很担心这样下去,孩子要 " 暴走 " 了,已经有孩子呐喊:不是想开学,是想离开家!!!

所以首要的是家长自己要把自己给安排明白了,觉察自己的情绪,是否对疫情紧张焦虑?适度紧张焦虑促进我们有效行动,保护自己和家人。通过权威媒体查看疫情,有头疼脑热担心上医院可以问微医,差不多普通人能做的就这些了。

给低龄孩子科普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看相关绘本,用它解释正在发生的一切。12 岁以上的孩子,认知比较成熟了,可以让他们适度了解疫情,给予可靠信源,自己寻找资料。

俗话说,有多大能力,担多大责任,谁叫咱们是家长呢。家长稳住了,再来面对 " 熊孩子 ",是不是顺眼多了?

如何让超长假期成为更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宅在家里,一天生活也要有节律,家人一起讨论制定全家的作息时间表,既包括全家在一起的时间,也包括独自活动的时间,帮助孩子一起安排好他 / 她的睡觉,起床,吃饭,玩,休息,学习,阅读,上网等时间。

每个家长不要全天候和孩子呆在一起,有独处的时间很重要,去做一些自己平时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家有低幼儿需要更多陪伴的家庭最好跟队友排班,抱怨丧偶式育儿的各位,正好有机会让平时缺席的另一半体验一下带娃的滋味。一个有俩娃的老母亲感叹有个靠谱的队友很重要;教会大娃管小娃,也很重要,都是经验之谈。

低龄孩子,只要家长情绪稳定,能够陪他们玩,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了吧?陪孩子玩,既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还可以增加一些全家型的娱乐活动:家人一起室内运动走起,一起看看美好的电影。

12 岁以上的孩子,他们也更多的想和同伴玩,苦恼于不能出门找同学,上网和同学视频是不错的主意,鼓励他们在线玩出自己的花样,如果不知道怎么玩,也许可以考虑建议在线集体跳操、跳舞、讲故事,甚至演戏,总之,决定权在他们。总之,重要的不是玩,而是感觉到和自己的伙伴虽然各处家中,却并没有分离。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总是想要按自己的想法来玩。因为他们总试图证明自己是大人。悄悄的隐在他们身后,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然后悄悄的隐去,大概就是青春期父母的宿命。如果总是要和这股证明自己的力去较劲,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和孩子一起商量他 / 她想如何安排这个特殊的假期,只要不是有人身伤害,随他去,随他去,随他去 …… 如果不禁担心,要看看自己的担心是否有过头的嫌疑,如果把不准,正好打电话找 " 陶老师 " 唠唠嗑。

" 陶老师 " 热线 025-96111(24 小时)QQ:130296111

“宅”家缺少运动食欲减退? “陶老师”支招如何调整心态.png

“宅”家缺少运动食欲减退? “陶老师”支招如何调整心态.png

宅”家缺少运动食欲减退? “陶老师”支招如何调整心态

2020-02-06 03:32来源: 现代快报

这个特殊的春节,中小学生迎来了超长假期,“宅”家的心情可能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有些担忧、紧张和焦虑。2月3日,现代快报与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共同推出心理专题“‘陶老师’和你谈谈心”,第一篇先和家长们谈谈心,报道一出,受到广泛关注。2月4日,“陶老师”工作站将和大家聊聊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疫情。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黄艳舒越

烦躁、食欲减退……

别怕!这是面对疫情的正常身心反应

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是一种情绪状态,常常是由危险的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常见的应激反应分为认知方面、情绪方面、行为方面、躯体方面。

“陶老师”工作站提醒,常见应激反应状态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困难等。比如你会觉得自己学习兴趣和效率较低,做很多事情都没有趣味没有意义等。还会伴有紧张、担心、焦虑、恐惧等情绪出现,对于社交、休闲活动减少感到无聊、烦闷。往日和同学朋友相约的活动不得已而取消,所以情绪易烦躁、易激惹,甚至愤怒。有些同学还会因此和父母发生一些冲突等。

有没有发现自己最近因情绪异常或者缺乏户外活动而变得食欲减退、肠胃不适?没关系,这些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我们还有可能会体能下降,易疲劳,或者肌肉紧张、发抖,双腿乏力,头痛、胸闷,手足无措,坐立不安睡眠变差等,都不用害怕,你的身体在疫情面前也是有自我保护的。

如何看待这些身心反应?从生理层面看,当遇到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化或威胁时,生物产生有利于保护自身的行为方式,再正常不过了。如手烫了,就缩手;野外遇到老虎,就逃跑。从心理层面看,生理层面的行为与心理层面有着必然联系。当个体遇到危险或危及生命的情形时,个体的不安全感自动产生,于是自然而然产生一些负性情绪,诸如焦虑、紧张、恐惧等。如,在动物园里见到老虎,产生欣赏的心情;在野外见到老虎,产生害怕情绪并逃跑。

可见,在疫情期间产生身心反应,非常正常。

阅读、听音乐、写日记……

善待你的情绪,多感受生活正面能量

如何调适我们的心理?觉察自身状态,照顾好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关注太多外在的信息,忽视对自己的关注和觉察。我们要学会觉察自己此时此刻的身体状况、情绪状况、思维状况和行为状况。具体来说,看我们的吃饭、睡觉、脾气、看书学习、交流谈话等的表现。

如果发现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那就要想想:疫情影响了我吗?我能改变吗?我能改变哪些?同时,提醒自己:改变我能改变的;接纳我能接纳的,包括负面的情绪。

“陶老师”强调,改变不合理认知,保持好心态,还要学会合理表达,管理好情绪。人在焦虑、恐惧、压抑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这些情绪,目的是释放应激状态下的压力和焦虑。

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但也要学会合理表达这种情绪。总的原则是:要善待自己的情绪,它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表达可以,要遵循“利己但不损人”原则。比如:当我们生气时,我们可以选择听音乐、做运动、找网友倾诉、做深呼吸、写日记,甚至哭泣,最好不要选择砸东西、生闷气、骂人、打架等方式。当你善待你的情绪,情绪也会善待你。

尝试改变行为,养成好习惯。这次疫情,本身是个坏事情。但我们可以借着这个不能出门的机会,正好与父母和家人增进沟通、加强情感联结,不妨趁此机会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或者一起做做家务,整理整理房间……说不定这就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愿意聆听父母教诲习惯的开始!

年级高一些的同学也可以借此机会梳理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试着制订自己原来不曾想过而现在可能要实现的小目标。比如,也许你会去读一本一直没时间读的书、看一部想看的影片、逛逛网络3D博物馆、多感受生活的正面效应……总之,你会尝试去做一件你一直想做而没做的事情。

在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关于疫情方面的信息非常庞杂,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没有用,甚至有害。为此,我们要从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不要经常浏览手机,减少信息盲从。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失眠、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恐惧等身心症状,又无法排解,那就可以考虑求助专业机构帮助我们,尤其是热线服务。

“陶老师”热线025-96111(24小时)QQ:130296111(每天16:00-20:00)

(责任编辑: 李显杰)

责任编辑:李荔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现代快报报道我支部推出的心理专题报道“‘陶老师’和你谈谈心”。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