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 我和我的家乡年俗故事 优秀作品展示

2023-03-11 12:21:42 小生力

2022年的寒假,同学们带上自己的行囊回到各自的家乡。家乡是一个名词,一道轮廓,一种感慨,家乡的记忆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


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设计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发起以“我和我的家乡年俗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大家都踊跃地参与。


那一张张感动鲜活的照片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行行真挚而热烈的文字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春节期间发生在大家家乡的情与爱。






优秀作品展示



0 1
图文


作者:张琳葳

这张照片拍摄于22年的年二十九。阔别3年回到了妈妈的家乡安徽含山,我们的家乡位于含山县城以北的昭关,几年的发展兄弟姐妹们笑说“关于我家住在风景区这件事”。过年前夕,在这里处处挂上红旗,闪烁着光芒,时常让我感到“年”它来了。



这两组张片拍摄于大年三十的清晨,我的舅舅们纷纷早起为新年的到来做足准备,当这些红红火火的春联一对对的被贴上、红灯笼高高挂起,小小村庄的人们穿着睡衣便开始劳作。每家每户门前都映照着一片鲜艳的红色,蕴含着我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作者:苏可馨



这些照片拍摄于正月初五,旧时习俗要迎财神,放鞭炮,俗称“送穷”,中国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作者:陈湘宁


南京人向有在每年正月十五日过灯节的习俗。按照古代传统,正月十五叫做上元。上元之夜,便是元夜。在古代夜、宵同义,因此元夜又称元宵,而灯节亦名上元节或元宵节,宋人还有称之元夕节、烧灯节的。


南京灯节为时达十来天之久。正月初八(亦有以正月十三日)为上灯节,十五日为元宵节,十八日为落灯节。


到六朝时,南京为帝王之都,每年元宵节,灯火满市井,实为全国之冠。除赏灯以外,还要以品尝元宵为乐,民间早有上灯元宵、落灯面的习俗。



正月十五的早上,往往都会以一碗汤圆拉开序幕。正月十五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过完这一天,代表着新的一年正式来临。面对这即将来临的新的一年,一碗汤圆则饱含了我们对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圆满幸福的祝福和祈望。


相比于以往的芝麻馅汤圆,如今的汤圆亦是加入了非常多的新馅料,在我记忆中,汤圆里面可以包着椰奶味,草莓味,甚至是花生酱的味道,吃的每一口都有一种中奖了般的惊喜,就如那不可知的人生未来一般充满了惊喜与期待。


“万盏花灯映秦淮,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如今的南京,每年年末,红灯笼就会跟年货一样,被市民买回家,挂在家里的高处,希望来年图个喜气;不买灯的,也一定会去夫子庙的大型灯会,感受热热闹闹观花灯的喜庆氛围。


正月十五的夫子庙,永远都是南京城人气最为鼎盛的景点不需要一分门票钱,就可以提灯入内,与如山如海的人群一起加入盛大的狂欢。不论是老门东还是大成殿,都会有巨大的精美花灯群落矗立,流光溢彩,令游人不禁驻足细品,一时间如坠幻境 ,如痴如醉,欲言其美却不知何以抒怀,才能将胸臆间的触动如数吐露。是以也不得不称赞制灯之匠的巧思与其高妙的手法。



此时亦会有各种夜市小吃铺在卖力的吆喝着,糖葫芦与臭豆腐是我们逛夫子庙的必点小吃,一般三十元即可买五六串小串糖葫芦和一份炸臭豆腐,边走边吃逛上个一两小时,在民俗小店欣赏些许小饰品和南京的雨花玛瑙,最后挑上喜欢的小件满载而归。 






作者:谢风婷


集市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新年挂件,有鞭炮形的、辣椒形的、灯笼形的等,种类十分丰富。


过年必然少不了瓜子啊坚果之类的,几十种不同种类的瓜子任人挑选,还能先品尝一下再决定是否购买,我小时候最爱的就是话梅味儿的西瓜子啦,酸酸甜甜的。


过年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腊肉,切少许腊肉,配上娃娃菜,放入锅中一蒸,那香味儿就上来了!



浙江人民过年还有一道菜就是春卷,先做的春卷皮买回家,裹入爱吃的馅儿,放入油中炸至金黄,一口咬下去十分酥脆。



这是我写的兔年专属“福”字,许久不练书法都有些生疏了。最后祝大家前兔似锦,大展宏兔,颜值兔出,成绩兔出!





作者:刘紫妍


今年南京设了几处烟花燃放点,除夕家人欢聚一堂,结束了晚餐便开车前往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燃放处。临近七点飘起了中雨,可现场的烟花绽放在天空如此绚烂,让人忽略雨水所带来的潮湿。


发红包这一环节,家里的狗狗也不容错过,小朋友见者有份。


每年年夜饭都很丰盛,几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特色菜肴,菜品从南方海鱼到北方红肠,穿插着江南的糯米团子,属实天南地北融于乡情。


新年期间到了宝华山千华古村去感受新年活动,现场除了可以感受康乾盛世黎民百姓的生活日常,春节汉服巡游、舞台表演也在有序进行。





作者:倪雯雯

这张照片拍摄于23年的除夕夜,城里有些地方禁止燃放烟花,于是和父母回到乡下老家。似乎在乡下过年的氛围才真正体现出来,我也与父母在小镇上买了一些烟花,准备晚上来放。那天尽管有些小雨,但是这些过年热闹的气氛并没有随之消退,反而在今年更加热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同时也迎来了更加灿烂的明天。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大年初四的下午。由于前几天下雨,大年初四的晴天,显得格外珍贵。许多人都携着老人和小孩出门游玩。


我来到的是将张謇故里小镇——柳西半街,这是一个近两年才建成的一个旅游景点。是带有我们家乡厚重的文化色彩,再加上年前的宣传,所以在年初四这天许多人都来到了这里,我也不例外。在这里人山人海,在这里看到了久违的新年的气氛,让我格外珍惜这一天。





作者:王与时



这是老家过年前后才有的一种特色小吃,叫做龙头藕粉粥。顾名思义,是将开水储存在龙头状壶嘴的铜缸中,将藕粉冲泡开,再加入花生碎、葡萄干、白糖等多种辅料。

这户做藕粉粥的老板是父亲的旧相识,他们夏天在附近的店铺卖童鞋,过年就把店铺交给返乡的儿女,自己推着拖车到门口卖粥。像古时人一样,春耕秋收,按时而作。正是在这源远流长的循环往复的传递中,民族的、风俗的闪光才慢慢地显现出来。



这张图片是大姑亲手做的丸子。大姑每年过年都会做这种少见的素面丸子,分给她的兄弟姐妹,也就是我的伯伯姑姑们。那是一种不太能在年里吃到的味道。朴实无华,与热热闹闹的年味不符,却成为了我们这个家族的,“年”的独特的象征,成为了家族里每个人对年的一种期待。





作者:李希雯



这几张图片是我在迎老爷的时候拍的。迎老爷是潮汕人民迎接新年的一种习俗。在农历初四,我们会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村子里游行,在一个地方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打扮成梁山好汉的表演人员跳英歌舞开道,为沿途围观的村民带来视觉上的盛宴。到了中午,村民们会进入灰圩大楼吃大锅饭。解决完午餐问题,才正在开始迎老爷。





作者:朱沁妍




泰州地区风俗历来淳厚,岁时节庆仪文繁多,在京杭大运河以东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过年(春节)时,泰州各地的人都会穿戴一新,在家中摆放好烟好糖以款待上门拜年的人。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都会拿到压岁钱。客人到主家拜年都要吃红枣茶和一些点心。


正月初五日为“财神菩萨”生日,各地店铺一定要开张接财神。过年习俗各地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我的家乡往往会全家一起去寺庙祈福。


上图是拍摄于过年期间全家人一起出门游玩的照片,风铃上写满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与憧憬。





作者:段亦睿


打铁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拥有千年传承。表演需要事先烧好铁水,再在表演时将铁水通过击打形成烟花状的光彩。不过观赏时要注意风向,不然衣服就要遭殃啦。



上图是面灯的制作,这是我妈妈小时候的风俗习惯,需要现打好的豆面揉成面团,再通过巧手捏成龙、花、兔子等形状,并留有盛放豆油的小口。做好这些就可以上锅蒸熟,再插上用牙签固定的棉花作为引线,倒满金黄的豆油,放在家中各处再点燃。


期间要注意消防安全,并注意通风。这些面灯的每一个褶子都代表了一年的月份祝福,放置在不同场所也是寄托丰年的憧憬。





作者:刘品萱




这张图片拍摄于23年除夕上午,据老人们说,要在除夕的早上贴春联。今年是第一次由孩子们贴春联,爷爷调好浆糊,孩子们便自己学着辨识上下联,小心翼翼的贴起了春联。第一次贴春联的孩子们或许并没有贴的很完美,但是靠自己完成的劳动成果仍然颇有成就感。



这张图片拍摄于23年的大年初一晚上。每年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家里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就是放飞孔明灯。孩子们写上自己的新年愿望,点亮孔明灯,慢慢放飞夜空,闭上眼睛祈福新春。夜空中无数孔明灯犹如星星点点,点缀了新春的天空,寄托着每一个朴质、美好的愿望飘向远方。





作者:孙立涛



春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照片拍摄于大年初一的遵阳街,遵阳街保留着许多徽派的旧建筑,徽派建筑的韵味加上红底黑字的手写春联,展现着家乡独特的年味。当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机器印刷春联的产生,这些文化街上,由画家、书法老师们自己书写的春联好像更加具有年味,更加触动人心。

 


图中拍摄的是老家旧灶台的灶火,老家是为数不多还保存着旧灶台和大锅的地方。由灶火、大锅烧制的米饭总是更加香甜,每年春节期间仿佛只有吃上了由旧灶台烹制的米饭才算圆满。看着外婆围着灶台生火烹饪,满满都是儿时“年”的回忆。





作者:石鑫宇



油炸糕是北方地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热气腾腾的油炸糕寓意着红红火火,步步高升。我的家乡多由黄米面包裹红豆馅。我一直记得我的姥姥每年都喜欢这一口油炸糕。每年都不会忘记吃。刚出锅的油炸糕外脆内软,在寒冷的冬日里吃一口便觉得十分幸福。



这是老包头的特色—茶汤,是包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天寒地冻来上一碗就让人忘不了。各种干果和果脯混着稠稠的高粱米面糊,街边的龙嘴大铜壶现场冲泡。在正月初一的传统庙会上,周边就会有它的身影,它早已经成为了春节的一个特殊味道了。





作者:黄甜甜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年三十(除夕夜),除夕夜是家人团聚的好时光,我一年没有见到的家人们在大年三十全部都从五湖四海赶回家,我们举杯共饮,享受这幸福快乐的时光!




02
PLOG



作者:谢欣怡







作者:许立怡






作者:叶徐







作者:郭奕李







作者:刘达 李孝泽








作者:赵晨强






作者:曹逸凝






03
VLOG




作者:段亦睿 俞若雯 丁沐言 谢凤婷 曹媛 秦佳怡 吕梦琪





记者 | 王露润

图媒 | 王子杰

美工 | 王馨悦

视频 | 刁冰雁

运营 | 石鑫宇

统筹 | 李孟悦 

校对 | 李孟悦 刘达 练江南 安好好

审核 | 张健 张卫军 胡洁 郭玥




责任编辑:李孟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设计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设计学院大学生记者团发起以“我和我的家乡年俗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