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基传承大师精神,聚心铸魂筑梦健康中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国医大师周仲瑛名医传承党支部,是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江苏省高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在支部书记叶放与支部老党员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吴勉华的带领下,支部以“大师精神,薪火传承”为主题,以国医大师周仲瑛“一心向党,自信敬业”精神为思想引领,锚定 “大师精神-学识双传承” 党建目标,创新实践“聚心-三传-五融” 工作法——通过“聚心”,凝聚党员共识;依托“立德树人、学术创新、医疗服务”三链贯通业务主线;以“五融”推动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着力打造“党建+传承赋能健康中国” 学术传承与教育服务品牌,形成“红心融匠心,党建引传承,支部带团队”的工作思路,组建起以支部为核心的高水平名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团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党建引领传承经纬,联建汇聚发展合力
党建赋能,激发传承发展新动能:为切实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与传承发展,支部自2018年起,在赋能单位昆山市中医院、如东县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建立工作站,推动基层共建支部内涵建设。目前,已在昆山、如东启动党建联建项目,并与校博士研究生支部、宣传部支部紧密联建,探索“强国行”创新路径。自2024年11月与昆山市中医医院临床七党支部签约共建以来,多次开展党建业务融合交流活动,团队专家每周至少1人次赴该院开展党建联建、门诊带教、教学查房、疑难病症会诊及学术研讨活动,着力将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究成果下沉基层,走进病房传方案,直达门诊送服务,站上讲坛育人才,联建成效显著提升。
联学共建,助力薪火传承进课堂:作为教学、科研、医疗一体化部级平台单位,支部共承担7门专业课程建设。近年,支部书记带领党员打造名医经验传承特色思政课程:《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融入国医大师抗击流行性出血热等思政案例,2018年入选学校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国医大师周仲瑛中医临证技巧十讲》融入周仲瑛大医精诚、中医理论自信等思政内容,2023年入选教育部学堂在线研究生示范课程,2024年入选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

二、国医精神融入教育,立体培养铸就匠心
内外发力,解码红色基因传承链:支部围绕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 “党建+传承赋能健康中国” 品牌为抓手,每年举办 6-8 次名医学术经验传承主题的中医临床技能继续教育培训会;组织支部党员及共建支部学生党员,定期赴昆山中医院等传承工作站,开展党课联讲及名医学术经验推广。2024年9月至今,支部书记叶放作名医学术经验传承主题报告12场,直接受众超4000人次,线上听众达数万人次;支部 “红色基因,薪火传承”事迹获国家中管局、央视、中国中医药报等各级媒体报道11次。
名师汇智,提升基层医疗硬实力:支部把基层医院中青年医生请进校园,主办11期“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与经验研讨会暨国医大师周仲瑛病机辨证疑难病学术经验培训班”,主讲教授包括仝小林院士、全国名中医吴勉华等30多位弟子,全国影响力显著。2024年11月29日-12月1日,支部承办该培训班,总计12场主旨报告,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周仲瑛学术经验进行深入剖析与实践应用体会,吸引全国11个省市146名基层医生、200余名在校研究生及赋能单位代表参与,实现“名师资源下沉,基层能力提升”的“强国行”目标。

三、科技创新驱动传承,成果转化反哺临床
研传并进,筑牢学术辐射新高地: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指示,支部书记重视推动团队开展名医学术的现代科学基础研究。近五年支部发表传承论文173篇(含高水平论文38篇)。团队骨干先后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和高被引论文13篇,吴勉华、周学平、叶放、李柳等14位团队骨干入选2024年TOP1%。近5年,支部获厅局级及以上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与图书奖18人次,省部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团队项目2项,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资助11人次,国家新药临床批件1人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人次,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人次,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中医内科学》,其中十三五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特等奖。出版《中医病机辨证学》等传承专著11部,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人次,科技成果丰硕。
协同提效,激活传承转化动力源:为打通名医学术经验传承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支部面向基层赋能单位联合开展成果转化活动百余次,帮扶创建3个临床科室,推广专病方案20余项、研制院内制剂1项,合作开展传承科研项目1项。其中,支部书记叶放研制的桑菊败毒颗粒临床疗效显著,2023年至今受众超十万人次;基于智能技术的国医大师辨治重大疾病决策系统,在多家不同级别中医院纳入患者病例超5000例,助力医院效益提升超百万元。
四、实践育人勇攀高峰,薪火传承下沉基层
青蓝相继,培育传承人才新梯队:支部全体党员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近十年来,支部骨干已培养毕业传承型硕博士研究生189人,在读研究生62人。在支部的统一部署与引导下,支部骨干通过师带徒模式,为昆山、如东、聊城等基层医院培训中青年骨干20人,构建老中青衔接、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名医下沉,构建医教传承服务圈: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吴勉华、郭立中、周学平、王志英前往赋能单位昆山市中医医院,2018年被昆山市政府聘为特聘专家,团队至今共开展教学、门诊及联合科研活动百余次,为昆山市开发区台商企业医疗服务20余次,累计服务患者超万人次。支部现有党员11 人,带动学术团队30余人,辐射带动作用显著,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党建+传承赋能健康中国”名医学术经验研究团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