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密码 ×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确定

发挥“六导”作用 激励师生共进 携手浇灌育人之花

2021-12-30 20:30:36 吴军辉

“每学期都会举办院领导接待日。”“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的提案诉求,几乎都能很快回应落实。”“学业上的问题可以请教导师,生活问题可以向辅导员求助,高年级的学生学姐也会以朋辈导师身份分享经验。”“校友导师会在求职就业、创业方面给予我们指导,甚至创造许多到业界顶尖机构实习就业的机会。”“学院的文体活动也很丰富,只要你有兴趣,就能够找到那方属于你的舞台。”……

谈起学院支持学生全面成长的各种举措,金融的同学们感触颇多。近年来,金融学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逐步探索建立起以六个方面“导师”为主、涵盖全体教师干部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挥六导牵引作用 汇聚全员育人合力

   班导师组织召开班会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需要全员参与。如何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和党政管理中汇聚全员育人合力,成为学院需要思考的问题。

成立6年来,金融学院通过教育培训、工作要求、考核导向等多维措施,在全体教师干部中不断强化“育人”的核心意识,使大家准确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逐步形成了以“六导”(学院领导、本科生班导师或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校友导师、朋辈导师、宿舍导师)为主,辐射带动全体教师干部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金融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人才师资的政治把关,充分发挥系所、支部、研究中心、教学科研团队的团结带领作用,强化对各类型各年龄层次教师的教育影响。同时,学院将“育人”要求写入教师聘任合同、岗位职责、晋升条件和考核标准中,强化教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领悟。

班导师在学生的学业指导、职业发展、思想动态、班级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学院着力选优配强班导师队伍,目前在岗班导师30人,其中教授11人,海归教师9人。他们全情投入,护航学生成长,育人成效显著。2018级金融二班获评南开大学第十届周恩来班、天津市先进集体,2019级金融一班获评南开大学先进班集体。

针对青年教师、“海归”教师多的实际,金融学院特别注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绝不让“青椒”“海归”们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短板。

金融学院主要领导面向全体教师作师德师风专题报告,解读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师德禁行底线。学院严格落实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举办新入职教师座谈会,发放师德师风教育读本,举办“学史力行”中青年教师研修班,组织教师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深化“四史”和南开校史的教育学习,积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校内职能部门挂职锻炼,强化青年教师“知中国服务中国”研究中国问题的意识和主动性,引导广大教师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课堂教学+实践育人 筑牢学生思政基础

金融学院坚持质量导向,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

学院建立了11类大类基础课的课程组群,涵盖所有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小组和资深教师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课程督导,在教师各类考核和职称、岗位晋升中明确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学院领导带队定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到学院示范课程的课堂随堂听课,举行院内教学展示和评比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为实现课程思政“如盐在水”,专业课程“有盐有味”,金融学院制定出台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向全体教师发布《金融学院(本科)课程思政建设计划书》,要求每门课梳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内容、过程、手段等。

今年10月,金融学院主办了全国首届“金融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国内金融学科知名学者专家应邀开展专题培训。金融学院今年共有5门示范课程获批南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立项,1本教材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教材。

   师生同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在“第二课堂”,深入推进师生“四同”也让金融学院的学生思政工作更加生动鲜活。

学院党委建立“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推行师生支部联学共建和学院党委委员、班子成员联系学生的“一线”机制。金融学院每学期都会举办院领导接待日和学生提案活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助力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师生党支部共同组织专题党课,参访红色教育基地,共读红色经典,举办主题书画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院领导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带头参与师生同行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暑期,学院共有22位教师干部带领300余名学生参与实践,寻访红色教育基地124处,开展理论宣讲8次,走访村镇67个、企业15家。

同时,学院还通过专题报告、党校、团校、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方式,打造多维立体学生思政格局。

贯通全程+五育融合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贯通育人全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突出“五育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是金融学院显著的育人特色。

金融学院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学业引领作用,举办国际化人才语言能力训练营累计覆盖300余人,举办正午阳光青年学者论坛共计70余期,举办六届陈国庆教授纪念基金会学术论文竞赛征收到参赛论文300余篇,年均组织10余场“导师有约”“归国导师茶话会”等活动。同时积极发挥朋辈导师学业辅导作用,高数、计算机等专题辅导已举办近30期,覆盖学生近千人次。

   举办学生行业研究大赛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连续6年举办南开大学行业研究大赛,吸引了来自20多个学院的近300支队伍10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形成了250余份行研报告。学院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赛事活动,组织“大学生数学竞赛”“保险数字挑战赛”等学科赛事、“百项”“国创”“互联网+”等双创活动的宣讲和经验分享会10余场,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华为财务精英挑战赛、光华案例分析大赛等商业赛事近20项。2021年学院2支队伍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天津市一等奖,1支队伍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铜奖。

聘请校友导师指导学生就业是金融学院的一项重点工作。

   金融校友公开课

学院每年开设“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选修课程,邀请校友嘉宾近90人次分享行业动态与职业发展,累计选课人数超700人,作为公开课旁听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次。学院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每年举办“未来直通车”“榜样零距离”“大咖面对面”等生涯指导活动10余场,举办“求职训练营”系列活动8场,累计参与超3100人次。

   话剧《张伯苓》演出剧照

6月11日晚,金融学院本科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爱国颂党话剧《张伯苓》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上演,反响十分热烈。参演同学表示,排演《张伯苓》的初心就是传承爱国精神,弘扬南开品格,参演的过程就是一堂身临其境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金融学院十分注重“五育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定期组织话剧节、天南舞会、配音大赛等文艺活动,两次荣获“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一等奖。突出以体育人导向,学院定期开展“体育节”系列赛事带动学生强身健体,组织“师生杯”篮球赛、羽毛球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学生团队在“新生杯”“校长杯”等各项体育比赛中成绩突出。校学生会的一项统计显示,金融学院是今年参加“新生杯”“校长杯”系列赛事人数最多的学院,也是津南校区获得单项冠军最多的学院。金融学院还定期组织师生到校内劳动田参加果蔬种植劳动,与津南区社区、中小学、幼儿园共建,年均开展60余场“微光计划”线上教学、幼儿园志愿教学等活动。

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金融学院大力推动本科生推免政策改革,逐步降低学分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加大对学生科研训练、志愿服务、参军入伍、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各项均设立了明确的衡量标准和赋分规则,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厚培一方沃土,浇灌育人之花。

六年多来,金融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使命,立足金融学科特色,奋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途中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张思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需要全员参与。如何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和党政管理中汇聚全员育人合力,成为学院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