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族团结丨跟随总书记的出访足迹,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奇

来源:内蒙古总工会 发布时间:2025-05-27 22:14:15

414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三国。“远亲不如近邻”---中国的这一朴素哲理,既是治家箴言,更是睦邻之道。

两千多年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始终山海相连、情意绵长。这条跨越万里的蔚蓝航道,既铭刻着先民扬帆拓海的壮举,更见证着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尤为璀璨的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美篇章---中国虽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远航,却始终秉持“以德服人”的交往之道,在浩瀚大洋上书写了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永恒华章,为人类文明交流树立了不朽典范。


2025121日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市鸡场街拍摄的“马中友谊瑞狮”。(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永乐三年(1405年)盛夏

南京龙江港云帆蔽空,鼓角声震

240艘巨舰载着数万将士

在统帅郑和令旗下破浪启航

这支绵延百里的庞大船队

在二十八年间七下西洋

贯通中国与三十余国海路

织就印度洋文明交汇之网
六百年潮涨潮退
泛黄海图上航迹如新

镌刻中国与东南亚不朽情谊

这项早于西方大航海的伟业

恰为当今破除贸易壁垒的明鉴

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深邃的历史注脚

(请横屏观看)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郑和下西洋前三次的活动主要在中国南海和印度洋东海域,第四次开始远航到印度洋西海域,以及阿拉伯海、红海。(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054

(一)和平舰队:技术高峰的文明对话

郑和舰队旗舰长过百米,载员逾千

九桅宝船这一等级的战舰就达30余艘

配套马船专运战马、粮船储备稻米

水船保障淡水、战船配备火炮

冷热兵器协同配置

天文导航与通讯系统精良领先

哥伦布60年后跨越大西洋时

仅有三艘排水百吨上下的小船

麦哲伦环球舰队的5船不足300

即便在这支中国舰队消失百年之后

其规模与技术仍是无可争议的航海王者

这只舰队的非凡之处更在于:

28年间的7次远航历程中

除了一次剿灭海盗和两次自卫反击外

从未殖民寸土、掠取他国资源

更未强行更改当地地名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内复原的郑和宝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历史对照令人深思:

葡萄牙探险家初抵非洲便开展奴隶贸易

麦哲伦要求菲律宾土著臣服纳贡

最终在海滩上命丧拉普首领之手

而百年前同样的土著部落

曾以歌舞盛宴欢迎郑和船队

这只和平舰队所经之处

只留下友谊与先进技术

至今东南亚多地仍见证着

“三宝庙”的香火绵延不息

(二)新兴航路:马六甲的丝路枢纽 

郑和的航海图志中清晰标注

满剌加(今马六甲)的枢纽地位

这个曾默默无闻的渔村

因郑和船队的驻泊而闻名天下
船队在此建立系统化运作

设立大型仓储中心

打造专业航海补给站

推行贸易公约、肃清海盗威胁

使海峡转化为商旅安行的“黄金水道”


今日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的景象。(图片来源:新华社)

考古实证:

15世纪马六甲港货物吞吐量激增

西亚香料和印度棉布在此集散

中国瓷器与南洋作物相互流通

出土的“永乐通宝”钱币多达万枚

实证“商船辐辏,百货通流”盛况


此处绝非殖民者暴力丈量的“新大陆”

而是以丝绸为纽带、瓷器为信物

细读马六甲珍藏的《永乐盟誓碑》

“其国与我,永以为好”八字铭文

至今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温度

(三)破壁新生:新航路的文明密码 

郑和船队缔造的贸易传奇

是人类历史上宏大的资源流转实践

是技术共享的文明对话典范

是和平贸易的永恒范式

当现代贸易壁垒筑起无形高墙

中国航海智慧依然焕发时代光芒

“厚往薄来”的东方处世哲学

实为跨越时空的共赢法则
纵观当代东盟合作版图:

雅万高铁的轨迹突破地理阻隔

中马“两国双园”编织产业新经纬

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诠释


▲2023年10月2日,乘客在行驶中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动车组车厢内合影。(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破除贸易壁垒的深层意义

早已超越经济维度

直指文明存续的核心命题
站在21世纪的浪潮之巅回望

郑和船队的帆影已化作

数据洪流中的二进制编码

“以利相融,以义相交”的古老智慧

仍在光纤脉络中奔涌传递


▲柬埔寨金港高速路段(无人机照片)。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是柬埔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连接柬埔寨首都金边和该国最大深水海港西哈努克港,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新华社  张金加 摄)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

正携手绘制数字时代的“郑和航线”

这绝非某个国家的独角戏

而是多元文明的协奏曲

这就是东方智慧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深刻的诠释


责任编辑:高雅婷 刘春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跟随总书记的出访足迹,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奇。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