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职院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紧紧围绕学校“两提升一建设”(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本科职业大学)的规划蓝图,聚焦“五型职大”发展目标,以建设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和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为契机,不断深化对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践经验和规律性认识,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探索与创新之路。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最硬“主心骨”。作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教工第一党支部坚持“一个统揽”,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教育教学延伸,将师生们熟悉的钢筋混凝土融入支部建设,将党支部命名为“钢筋混凝土”党支部,以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政治引领功能,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用党的政治功能凝聚人心。将党员、师生比作砂石集料,支委比作钢筋,钢筋是混凝土的核心,是“钢筋混凝土”团队的最硬主心骨。支部优选3位博士作为支委委员,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教研科研、比赛竞赛中的积极作用。近三年,支委成员斩获江苏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次、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区域选拔赛二等奖1次、第四届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团队二等奖1次,鲜明塑造了党员心目中的最硬“主心骨”形象。
坚持制度先行,打造最稳“压舱石”。通过制定完善扶持、考核和奖励制度,对大赛团队实行课时补贴、考核奖励机制,对大赛团队争取津贴奖励及提供职称晋升特殊通道等,想方设法为师生参与大赛训练创造最优条件、提供最强保障,吸引了一批批师生参与到各类赛项的集训中来。近三年,支部涌现出了一年四季在烈日骄阳、刺骨寒风下训练的“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赛项团队,在没有空调的工棚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世界技能赛项团队,从早上八点训练到晚上九点几乎全年无休的“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团队等八支大赛赛项和指导团队,通过制度建设营造起支部党员干事创业的蜂群效应和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坚持面向行业,打造最强“助推器”。“建筑铁军”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吃三睡五干十六”拼命三郎式南通建筑队的美誉,展现了南通建筑工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至今南通建筑业已获得124个鲁班奖,因此南通也被誉为“全国建筑之乡”。党支部以弘扬新时代南通“铁军精神”,培育“鲁班奖”建设者为己任,积极践行学校党委提出的“六个一”活动(每周至少联系基层党支部1次、联系学生1次、联系班级1次、联系宿舍1次、到学生食堂用餐1次、联系企业拓展业务1次)到班级、下宿舍、走企业、访校友,寻找并发掘蕴含在南通建筑铁军中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活样态”,重塑新时代铁军精气神。通过实施校企“1+321”党建共建品牌项目(“1”即共建 “弘扬铁军精神 培养大国工匠”一个党建品牌;“321”即建设一批企业教师工作站、建设一个鲁班讲堂、建设一批建筑铁军文化和工匠精神教育基地等三建设;打造一支高质量“双师”队伍、打造一批师生技能大赛团队等两打造;培养一批未来“大国工匠”等一培养),将建筑铁军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钢筋混凝土”大赛团队的拼搏精神有效融合,成为团队逆水行舟、勇攀高峰的强大助推力量。
坚持以赛促教,打造最优“星战队”。党支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坚持在大赛中培养未来工匠,打造优秀团队。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出一支会教书、善育人、强协同、敢取胜的 “星战队”师资队伍。三年来,支部成员获教师教学能力江苏省特等奖1次、一等奖6次、二等6次,获批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五星级“金种子”孵育项目1项;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2本,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被评为学校“名课优师”,3人被评为“感动南通职大”人物。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赛项一等奖2次、“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赛项二等奖1次,“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二等奖1次,获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各类赛项一等奖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