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专项行动计划——“薪火非遗”青年实践团开展实践活动
七月的宁夏乡野,热风裹挟着文化的温度。“薪火非遗”青年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兵分两路,一队扎根同心剪纸田彦兰非遗传承基地,在红纸剪刀间触摸历史脉络;一队走进吴忠市巧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用针线勾勒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以青春之力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溯史习艺,让老手艺“活”起来
同心剪纸田彦兰非遗传承基地里,传承人田彦兰老师的剪刀在红纸上流转,花鸟、建筑纹样在指尖渐显灵动。“这门手艺传了几代人,旧时节庆、婚嫁,总少不了剪纸添彩。”田老师指着墙上的作品,讲述剪纸与生活的紧密联结,从民俗故事到纹样寓意,为同学们铺开一幅立体的剪纸历史长卷。
同学们围坐成圈,从握剪的力度学起,在“阴剪”的镂空与“阳剪”的留存中摸索韵律。起初剪刀总不听使唤,要么剪断关键线条,要么图案失了平衡,在田老师“心手合一”的点拨下,渐渐能剪出规整的几何纹、灵动的草木纹。课余时,大家拿起手机记录创作瞬间,整理纹样背后的文化故事,剪辑成“剪纸里的时光记忆”短视频,配文“一张红纸,剪尽岁月风华”,让更多人看见这门手艺的深厚底蕴。
刺绣组
习技创纹,让老纹样“新”起来
吴忠市巧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内,丝线的光泽映着同学们专注的脸庞。上午,大家跟着刺绣非遗传承人李夏音老师苦练平针绣的均匀、盘金绣的立体,指尖磨出红痕也不停歇——“针脚稳了,绣出的图案才立得住。”同学们将地域特色与传统纹样结合,设计出兼具古韵与新意的图案:把山川轮廓融入卷草纹,用花果色彩搭配传统配色,让常见的花卉纹样添了几分灵动。“这组纹样既有老底子,又有新样子!”手艺人看着设计稿赞叹,拿起丝线试着绣制,针脚落下,传统技法与年轻创意碰撞出别样光彩。
两线实践,同样收获。无论是剪纸组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播”,还是刺绣组的“技法研习+创意设计”,都让同学们读懂:非遗传承既要守住手艺的根,也要接上时代的脉。这个夏天,青春与非遗的相遇,正让乡土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