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星村童星港湾,一群洋留守儿童围坐在志愿者的身旁,眼中闪烁着对星空的向往。航天模型的零件在他们手中逐渐拼凑成火箭的模样,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专注与好奇。这是莆田学院“映山红”青年志愿宣讲团带来的特别一课——一场将“两弹一星”精神与航天探索融入童心的红色科普之旅。

7月7日,为激发洋留守儿童的科学热情与爱国情怀,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莆田学院“映山红”青年志愿宣讲团以“青春燃星火 探航启童心”为主题,走进海星村童心港湾,用“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芒照亮小朋友们的未来。
据悉,本次活动由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团委、管理学院关工委、管理学院第三党支部、管理学院第五党支部、莆田学院“映山红”青年志愿宣讲团联合涵江区团委、涵江区委文明办、涵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共同举办。

活动中,志愿者们化身“红色讲解员”,通过动画短片、历史影像及互动问答,将抽象的“两弹一星”精神具象化。小朋友们围坐在屏幕前,聚精会神地观看钱学森归国受阻仍坚守信念、邓稼先在罗布泊隐姓埋名研制原子弹的珍贵影像。志愿者王梦霓以“科学家日记”的形式,生动还原了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用算盘算出导弹轨迹”“在沙漠中搭建实验室”的奋斗场景,小朋友们不时发出惊叹。“原来科学家们如此不容易!”海星村小学生卓嘉杰在互动环节举手提问,志愿者则结合现代科技成就,引导小朋友们理解“自力更生”的当代意义。



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指尖触摸航天梦工坊”作品展。
活动现场的“指尖触摸航天梦工坊”成为最受欢迎的环节。志愿者带来的火箭模型、卫星拼装模型,让小朋友们零距离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在模型组装区,“这个圆锥体是整流罩,用来保护卫星;下面的白色部分是燃料舱……”志愿者朱健涛耐心讲解火箭结构,小朋友们分组协作,从零件识别到螺丝固定,一步步完成火箭模型。志愿者还设计了“航天知识挑战赛”,通过抢答互动,将航天器分类、北斗卫星系统等知识融入趣味游戏。

图为活动合影留念。
星火传承,照亮未来。莆田学院“映山红”青年志愿宣讲团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底色,用科学探索为画笔,在海星村的小朋友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更点燃了乡村少年追逐星辰大海的勇气。莆田学院“映山红”青年志愿宣讲团将继续发挥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品牌优势,开展“科学家故事会”“乡村科学实验室”等主题活动,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红色教育+科学启蒙长效机制,为洋留守儿童提供了更深入的精神滋养与成长激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