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举办系列环境治理实践“云”讲坛

2021-01-19 12:21:28

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深入贯彻“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精神,全面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并精心组织了多场专业实践“云端”教学活动。面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展毕业实习及认识实习的环境类专业学生,学院于5月27-30日相继开设了6期以突出工程技术实践为导向的系列《环境治理实践“云”讲坛》。本次系列“云”讲坛的推出成功把环境类专业传统的“线下”专业实习转为“线上”讲坛学习,开创了学院环境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凝聚“产-学-研”合作之力打造“云端”实习大讲堂

在学院领导、环境工程系教师的协调和校友及合作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此次“云端”实习邀请到了与学院有长期产学研合作基础的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李书鹏副总经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1999届校友,教授级高工)、青岛晨添噪声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胡孝辰董事长(我校环境工程专业2011届校友)、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安全生产运营部部长李学强高工(我校1996届校友)、青岛市市政公用科研院设计室张文勇主任(我校1997届校友)、青岛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国鹏科长和生态环境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赫晓霞博士等六位行业专家,分别为环境类专业学生开展了系列主题讲座。

此次系列“云”讲坛的讲授内容涵盖了环境类专业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控制四大主干学科以及新兴的污染场地修复等内容。胡孝辰校友以《噪声振动控制技术与工程实践》为题,从声学知识、降噪设计、案例分享和行业前景四个板块作了与噪声污染控制实践相关的报告。李学强高工以《海泊河污水处理厂MSBR工艺介绍》为题,详细介绍了海泊河污水处理厂的物理处理、MSBR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并就实际运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着重讲解。李书鹏校友以《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工程技术问题探讨》为题,详细介绍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特点、技术应用情况、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张文勇主任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与施工浅析》为题,介绍了生活填埋场工程设计中涉及的工程材料、填埋场选址、规模类型及填埋库区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相关内容。张国鹏科长以《青岛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锅炉除尘、脱硫、脱硝现场应用介绍》为题,针对青岛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锅炉组的脱硝系统、除尘系统和脱硫系统作了与大气污染控制实践相关的报告。赫晓霞博士以《农村环境问题调研及治理实践》为题,围绕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通过农村环境问题现状的调研、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展等分享了我国在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实践的进展,特别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以及水专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北京和巢湖为例),通过详细的案例分享作了在农村开展环境治理实践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每场讲座中均设计了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与各位专家进行了对话与探讨。各位专家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讲座中存在的疑问和兴趣点,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大家今后的择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秉承“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持续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契合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讲坛围绕环境类专业的学科方向合理配置了专业实践方向和“云”讲坛的讲授主题。系列讲坛的推出大大增强了环境类专业学生对水、气、声、固四大学科方向的认知水平,拓展了工程实践视野,锻炼了同学们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秉承“产出导向”的教育体系,以学生接受“云端”实践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自评了本次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同学们表示,虽然此次“疫情”打断了我们去企业现场认知和实习的计划,但听了各位行业专家对专业技术、工程实践应用和行业发展动态的介绍,深深感受到学好并实践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也对未来的择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秉承“持续改进”的质量观,征集了专家和学生对此次“云端”实践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试图今后在专业实践教育新模式探索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以期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推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开创了学院环境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分别为环境类专业学生开展了系列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