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聚焦“一融双高”,勇担强国使命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5-11-18 17:13:40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主体,是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现有党员10名,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2人,均为一线实验教师。党支部自觉扛起“教育强国”使命担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国行”专项行动为总牵引,创新推行“建、学、亮、做、考”五步工作法与“数字党建”工作法,做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业务工作“一融双高”,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数字时代的红色动能。

一、联建共建强堡垒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党支部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筑牢战斗堡垒、拓宽服务半径”为目标,创新“内联外拓”联建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共同体。

搭建多层级联建矩阵。立足学科优势与区域需求,党支部构建“校内+校外”“高校+地方”“教育+企业”的立体化联建网络。校内深化与学院学生党支部、学校信息管理中心党支部、机械学院教师党支部的共建,强化思想引领与学科交叉;校外联合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多家分公司党支部、浦口区桥林街道多个村社党总支及多所中小学党支部等10余家单位,成功打造“数智乡村”党建联建品牌。自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共开展联合党建活动21次,覆盖党员及群众1400余人次,形成覆盖教育、企业、乡村的广泛联建矩阵。

创新联建活动载体。以党建和业务“一融双高”为核心,开展多样化联建活动。举办“共筑信仰•同享书香”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联合参观、政治生日、共读共学等形式强化党员党性修养,活动参与人数达40人次;组织“高质量发展学习调研”活动,走进企业、乡村开展实地调研,推动党建与地方发展深度结合,累计调研企业、乡村20余家,形成调研报告1份。特别是2025年暑期,联合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教师第一党支部等单位开展“科技+红色”融合课程,将实验室转化为科普阵地,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与科学家精神,参与青少年达200余人次,形成“党建引领、师生协同、社区联动”的育人新格局。

放大联建工作成效。在对外联建方面,党支部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开展深度合作。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七联村党总支、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浦口分公司党支部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实践育人基地”9个,开展联合党建活动15次,服务群众超500人次。特别是在“数智乡村”项目中,着力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六合区、浦口区多个村社合作,开展数字素养提升讲座30余场,覆盖村民及基层干部1000余人次,有力增强了乡村基层干部用数字技术开展村务管理、思想宣传等工作,有效推动了乡村数字化治理进程。

图片

“数智乡村”党建联建合作签约暨实践育人基地授牌仪式活动

二、教育服务惠民生 打造科普公益新样板

党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发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专业优势,构建“精准化、全覆盖、品牌化”的教育服务体系。

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支部与学院资源,牵头成立AI科普宣讲团,打造集党建引领、科普教育、实践体验于一体的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定制课程,面向青少年开设AI基础、机器人编程等课程,为银龄群体开展智能手机应用、网络安全防护等培训,助力弥合“数字鸿沟”。

开展系列公益品牌活动。2025年启动公益讲座计划,全年开展活动60余场,覆盖超万人。一是与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六合分公司合作开展“农家书屋公益讲座”,覆盖3个街道18个社区。二是联合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浦口分公司推出“智启未来・代际共创”活动,为青少年与银龄群体各开展12场专项培训。三是携手南京市浦口区委宣传部策划“艺术点亮乡村——工大公益讲座”,以趣味互动形式服务5个街道15个社区。四是打造“AI探索号”“数智赋能成长・非遗传承未来”等特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实验室,通过实验操作、编程实践等沉浸式体验,激发科学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图片

“智启未来 代际共创”校企携手AI赋能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行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图片

“AI探索号”青少年校园科技体验日活动

三、科技赋能强创新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党支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四个面向”为导向,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教育考试信息化、产学研协同、基层技术服务等多领域形成特色成果,持续激活区域发展新活力。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主动对接地方企事业单位需求与行业发展痛点,多维度开展技术攻关与项目合作,构建“校—企—政—考”多元协同创新格局。一是聚焦企业与乡村实际需求,与南京尔顺科技公司联合完成南京水务集团站库所数据采集处理项目,实现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数智乡村管理通用系统》《乡村服务社团活动管理系统》等微信小程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乡村数字化治理提供高效工具,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立足教育考试领域技术升级需求,支部书记景朋森带领团队深度参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社会考试项目(NIT、CET-SET等)20余年,每年至少开展2次技术服务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建模、软件设计优化与系统迭代升级,破解考试管理技术难题。三是积极对接教育部相关项目要求,成功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1项。其中,“基于SDN车联网的智慧交通安全平台研究”项目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中获决赛三等奖,该平台的实验模型搭建为未来智慧交通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理论依据;“数智乡村管理通用系统”项目在“领航杯”江苏省大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实现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新突破。

强化基层技术服务。聚焦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教育考试服务等多领域需求,开展精准化技术培训与帮扶,夯实区域数字化发展基础。在乡村服务层面,组织党员教师为浦口区永宁街道、桥林街道等村社干部开展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安全等专项培训近10场,覆盖基层干部800余人次,通过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乡村解决数字化治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基层干部赋能。在教育考试服务层面,支部书记景朋森牵头组织社会考试项目师资培训、业务培训,覆盖省内众多考点工作人员,提升行业技术服务实操能力;作为现任江苏省CET-SET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构建覆盖全省所有考点及考生的技术支持体系,以高效响应、稳定运行的服务保障每场社会考试顺利完成,显著提升江苏省教育考试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领域基层服务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图片

浦口区永宁街道基层党员网络素养专题培训

四、实践育人筑根基 培育数字社会新人才

党支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链条、多维度、重实效”的实践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数字人才。

打造实践课程思政品牌。牵头成立“初心”课程思政工作坊,开展教学研讨、案例竞赛、资源库建设等活动,打造“数字工匠”课程思政品牌,强化学生数字伦理与工匠精神培育。组建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带领学生参加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斩获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其中多项成果体现学科特色与创新思维。

构建实践育人培养链条。整合高校、企业、社区、中小学等资源,建立实践育人基地,形成“认知—体验—实践”递进式培养链条。组织学生开展企业智改数转调研、乡村文旅地图绘制、直播惠农等社会实践,打造“E立方”实践品牌,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省“三下乡”优秀团队等1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

完善实践育人条件保障。紧跟教育数字化趋势,投入百万余元建成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口袋式通信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平台等数字化实践教学设施;推进实验教学改革,近两年来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重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6项,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实验案例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图片

“数智赋能成长・非遗传承未来”中小学生科技文化实践活动

下一步,党支部将以“强国行”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在联建、服务、赋能、育人等领域精准发力。深化多领域党建联建,拓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优化教育服务内容,扩大科普与培训覆盖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为教育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衣俊达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