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清华大学电力系统所第四党支部与电硕41党支部联学共建暨雁行活动党课和理论学习分享会。

电力系统所第四党支部书记张雪敏讲党课
电力系统第四党支部书记张雪敏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以 “教育强国”为主题的党课。张老师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强调了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她指出,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同学们应当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教育强国的建设事业中,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张老师结合自身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对教育工作的独到见解。她强调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创新对于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同学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要积极探索、敢于创新,避免科研的盲目性,将科研工作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做有意义的科研,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张老师重点介绍了梅生伟老师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事迹。梅老师自 2013 年受清华大学选派,开始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在青海大学新能源学科发展方面,梅老师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整合校内能源方面的优势教学和科研资源,组建了能源与电气工学院,并成功申报获批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实现了青海省内能源领域研究生首次招生,为青海实现 “双碳” 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在平台建设方面,梅老师带领团队搭建了青海大学智慧能源网实验平台。该平台汇聚了众多先进的能源技术,通过创新手段,实现了多种能源的高效协同利用,为青海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校企合作上,梅老师积极推动青海大学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青海电网作为新能源装机占比和电量占比双高的省级电网,在梅老师及其团队的支持下,形成了省级清洁能源系统典范。其项目成果不仅支撑了青海电网连续六年清洁能源供电实践活动,还推广应用于全国 29 个省(区)电网及德国、巴基斯组、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张老师通过梅生伟老师的事迹,激励同学们以梅老师为榜样,着眼未来,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将个人的科研方向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人生价值。最后,张雪敏老师与同学们就教育、科研和就业工作展开了深入讨论。她鼓励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扎实的科研成果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随后开展理论学习与读书分享,支部书记杨文博同志进行了关于《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的读书汇报。他详细梳理了书中对建国后几次重大抉择的逻辑,从内容深度与价值、反思与理解当下中国等多个角度向同学们推荐了这本书。杨文博同志结合自己对党史和国家治理与发展的学习,分享了对于科学决策的理解,并对理想社会与理性思考进行了深入反思,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董佳俊同志分享了《毛泽东选集 - 论持久战》的读书体会。他阐述了毛泽东在该文中明确指出中国能够通过持久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观点,并运用《矛盾论》中的矛盾理论,深入剖析了抗日战争最终是胜利还是失败、为什么是持久战以及如何打持久战这三个关键问题。董佳俊同志还分享了如何将书中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杨起珍同志分享了学习《资本论》的感想。她首先清晰地梳理了全书宏大的内容结构与严谨的内在逻辑脉络,从商品、货币到资本的生产、流通与积累过程。重点剖析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深刻揭示,以及这种矛盾如何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并推动资本主义走向历史终点。在分享过程中,杨起珍同志还就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历史联系与发展趋势、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如何实现平衡等问题,与支部同志们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相关理论的认知。
邓宇柯同志分享了学习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的总结。他介绍了该理论是在反思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实践的局限性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的理论创新。详细阐述了产业发展应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重点分析了书中对国家(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各自应扮演角色的论述,强调了 “有效的市场” 与 “有为的政府” 相结合的重要性。邓宇柯同志还对比了东西方在政府与市场职能定位上的差异,并通过书中引用的其他国家发展案例,论证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发展现象和指导政策实践方面的独特价值。

与会人员合影
整个读书分享环节气氛热烈,支部同志们之后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发表了自己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见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