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系统工程所党支部赴西安交通大学及航空工业自动控制研究所联学共建暨寻访延安实践活动顺利举行

2024-09-04 15:58:02

2024年7月14日至17日,自动化系系统工程所党支部实践调研组赴西安交通大学和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自控所”)开展党支部联学共建,并赴延安开展实践活动。

7月14日至15日,自动化系系统工程所党支部与西安交通大学和航空工业自控所开展联学共建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讨如何以党支部建设引导系统工程学科建设,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交流。

在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联学共建实践活动中,系统工程所党支部成员学习了“西迁精神”、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校史馆及创新港校区、探讨了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自动化学院院长杨清宇,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占伯,自动化学院教师党支部副书记曹晓宇和自动化学院教师吴江出席交流活动。管晓宏院士团队详细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的历史和传承精神,实现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环保建筑的过程,双方探讨了以党建引领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话题,系统工程所党支部成员深受启发。

1.jpg

2.jpg

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学共建合影留念

在与航空工业自控所开展联学共建实践活动中,系统工程所党支部成员参观了先进飞行器飞控关键部件的生产研发流水线、探讨了系统工程学科在低空交通领域的前沿发展与应用。航空工业自控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蒲优华及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出席活动。在交流座谈会上,航空工业自控所详细介绍了当前低空交通领域的系统工程学科发展及应用现状,随后双方就未来的学科建设和人才输送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3.jpg

与航空工业自控所联学共建合影留念

4.jpg

座谈交流会现场

7月16至17日,系统工程所党支部成员参观了王家坪革命旧址及延安革命纪念馆,观看了《再回延安》红色主题剧场演出,深刻感受到了当年延安革命根据地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5.jpg

参观王家坪革命旧址

6.jpg

观看《再回延安》剧场演出

此次赴西安开展联学共建暨寻访延安党支部建设实践活动促进了系统工程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和航空工业自控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工程所党支部成员深受“西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激励,将这些精神内化为行动动力,继续为系统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实践感想

胡坚明:作为一名有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去革命圣地延安一直是我心底的执念。当知晓这次支部组织赴延安实践,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活动。我于16日早乘坐第一班飞机赶到延安,出机场映入我眼帘的是满目青翠,完全没有在电视上看到的解放前黄土高原的荒凉。当车子进入市区不久,一转弯宝塔山出现在我的前方,当时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赶紧拿出相机拍下来。下午,我们一行观看了“再回延安”大型互动式演出,我被红军爷爷的故事深深感染,心灵一次次接受洗礼,眼泪不停地夺眶而出。当演出的最后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铺陈开来,演出现场响起庄严的国歌声,我竟哽咽到无法发出声音。再次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杨家岭七大会址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的故居,感慨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坚持革命,解放全中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深刻感受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觉得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会继续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可爱的党可爱的中国不懈奋斗!

李艳琴:参观西交大校史馆:我深刻感受到“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想这是一种承载着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的精神力量。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毫不犹豫地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西部,为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和教育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观看完红色情景剧以及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和王家坪革命旧址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延安是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到当年红军战士们为了理想而奋战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为了信仰,为了人民,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的精神,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信仰和追求。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李辉: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红色文化的体验。西交大开发了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并在榆林建立了世界首个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我感受到了他们聚焦国家需要、敢想敢干的精神与魄力。通过了解航空工业自控所在飞行器定位系统、助动器和安全性等领域实现了多个突破,我学习到了理论成果需在实际中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在参观王家坪革命旧址和观看红色情景剧《再回延安》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我感受到了那段艰苦岁月的不易和伟大。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激励我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紫娟:参与此次党支部建设实践活动,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深入交流中,我拓宽了视野,学习了“西迁精神”。在延安,那片充满革命精神的圣土上,我更是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文化的力量。《再回延安》的演出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对革命先辈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次经历将激励我继续前行。

袁润泽:本次党支部联学共建实践活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航空工业自控所的一线工程师们和西交大的智能零排放建筑。航空工业自控所的工程师们在实践中敢想敢做,攻克了卡脖子难题,让国产大飞机实现了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西交大的老师们在管院士的带领下发扬“西迁精神”,不畏艰险,不辞辛苦,为国家需求而奋斗,仅仅用了4个多月就建成了世界领先,国内首座零排放的节能建筑。他们不怕问题,敢于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在科研中学习和发扬,要敢于做先进性的研究,想他人不敢想,为他人不敢为,探索控制科学发展的前沿。在延安的红色教育参观实践活动中,我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乐观,坚持进行革命活动与根据地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不忘研究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如今我们作为党员,更需要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一切条件将工作与科研任务做好。同时也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与党支部建设,为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做好服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陆秋婧:航空工业自控所以发展国家战备力量为己任的使命感,“急事缓办缓事急办”的卓越工作策略,让我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管老师团队展现出的敢为人先的科研精神以及四个月建成场馆的执行力和专注力,让我非常敬佩、大为震撼。西迁博物馆里的物件、文字和图片和志愿者的动人讲解,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西迁精神和民族大义;“再回延安”中年仅17岁护旗手的经历,让我重新理解了我们当前幸福生活背后无数前人沉甸甸的努力,我立志更珍惜现在平静书桌前的科研时光,时刻准备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江奔奔
自动化系系统工程所党支部实践调研组赴西安交通大学与航空工业自控所,开展党支部联学共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