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2020年12月被立项为中共青海省教育厅党组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高职教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和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横向到边全覆盖,纵向到底深耕作,提质培优铸特色,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近两年来,形成了“人人关心育人,人人为了育人”的浓厚氛围,使育人工作更有温度、人才培养更有厚度、立德树人更有成效。
一、 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四个坚持”建设思路
一是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长效性。全面统筹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三是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 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四是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保障力。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有效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
(二)“三全育人”工作机制
1.健全体制机制,打造全员育人新格局
坚持校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学院和支部各项议事决议制度,健全规范议事决策规则。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集聚学院、企业、校友、家长等资源形成育人工作合力。
2.紧扣十大体系,开创全过程育人新局面
紧紧围绕“十个育人”总目标,将“三全育人”纳入学院年度党建、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实施计划书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思想共识、提升工作站位、创新形式载体,全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
3.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新发展
不断扩展育人空间,推进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育人全担当;坚持知行合一,以党建带团建,“五育并举”与“三全育人”结合,实现育人全覆盖;聚焦服务为本,深化学生党建社区建设,实现育人全天候;深度融合资源,利用校内外思政实践基地,在学思践悟中育人,实现育人全环境。
(三)“十大育人”具体举措
1.教学评价和课程思政协同,构建课程育人融通渠道
坚持以“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出台《教案评价标准》,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和教学副院长开展教案审核与评价,由教务处开展学期教学质量考核评价,2 年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优秀奖28 人次,坚实有力的主体保障了课程育人效果。3门课程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功能。
2.思想导向和目标导向双驱,凸显科研育人本原功能
建立科研育人导向机制,将优秀学生纳入《学生信息安全中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路径探索》科研课题和《青海省电子与信息大类中高职学生数通技能培养路径的研究》等教育教学规划课题研究团队,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试点主要负责人每年面向师生开展《立身之本,诚信为先》、《数据思维下的成长成才》等专题讲座,引导团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通过科教协同育人,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3.校内平台和校外基地融合,搭建实践育人广阔舞台
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学校精准扶贫点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孙家村建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在中国电信西宁分公司成立“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情调研、支教服务、探访老党员和工匠楷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等助力乡村振兴和专业实践活动 92 人次;参与返家乡、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 属地志愿服务等 12 人次;4 名思政种子多次赴福禄巷社区、西宁市红星小学、东台社区等地开展红色革命精神和新青海精神宣讲。通过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服务基层、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热情。
搭建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校内外实践训练平台,通过课内实践、专周实训、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了“便携式风力发 电机”“花间物语——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花卉系统”等创新创业项 目,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校级比赛二等奖。近两年学生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省赛及以上获奖 34 项,特别是 2022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计算”赛项荣获高职组三等奖,填补了青海省在此 赛项国家级获奖的空白。
4.传统文化与专业文化交融,展现文化育人美丽空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面向师生开展专题讲座,实施“领导干部上台讲思政”,开展“三文明”评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于潜移默化中的习惯养起,不断引导、熏陶和渗 透,切实将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升 华成学生内在的思想认同和举止习惯,树立了学生尚铎禄“拾金不昧、坐等失主”的典型事迹。
组织师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等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参观校展室、思政长廊和彩陶博物馆、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校内外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喇家文化、西路军纪念馆、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重阳节、青年节、12·9 运动纪念日等传统节庆日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感恩励志、民族团结等活动,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 理想信念之“魂”,涵养核心价值之“源”。
与合作企业中国电信西宁分公司管控一支部建立“党建翼联”品牌,师生参与校企交流研讨、实地参观、短期跟岗锻炼,将企业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执着坚定的服务理念带入校园,形成欣欣向荣极具企业特色的专业文化氛围。
5.线上和线下两个阵地互通,占领网络育人核心要地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延展育人空间和时间。以政治素养高、技术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培养学校网络平台的网络舆情管理团队和网络原创资讯团队,组建专业社团 “艾欣工作室”,开展学院机房、网络维护等工作,发挥学生网络精英团队在网络育人工作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利用企业微信“建院乐享”平台,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并完成线上毕业典礼、职教周活动展播、师生见面会等活动,为学生创建网上精神家园;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周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倡导文明上网、宣传正能量,2022 年第六届“强国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得到省委网信办高度赞扬;利用职教云、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保证疫情期间教学质量不下滑。师生共建《网络路由交换技术》教学资源库和实训平台,学生得以署名,大大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教研的信心和决心。
6.教育引导和预防干预同步,实现心理育人更高水平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学院 1 名心理辅导员、各班级设 1-2 名心理委员,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深入实施育心、健心、暖心、润心、护心和筑心六大工程,开展主题讲座、培训和 5·25 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和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和宿舍“四级” 联动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和跟踪帮扶制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100%覆盖,全程预防干预、定期摸排、动态监测,形成心理帮扶台账。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有效缓解了疫情静态管理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7.抓基层和打基础双向联动,构建管理育人能效体系
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基层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培育自觉、强化自律,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实施学业预警管理办法,对学业存在风险的学生,采取不同程度的预警,并协同家长切实加强学业帮扶。筹建“班主任工作室”,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形成“1136”学生管理模式即咬定“1”个目标---培养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1”条主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3”个阶段--- 3 个年级有明确育人“时间表”,实现“6”大任务---循序渐进实现 6 个学期的育人落实;深入落实学生公寓“4 个 1 在行动”,构建融党团、课堂、健康、生活于一体的管理制度体系,把育人能力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价。
8.理念深化和举措落地双驱,营造服务育人有益环境
协同学工部、教务部、团委、后勤管理部等,建立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落实以生为本的育人要求。成立学生党建社区“耘梦社”,将党组织育人功能覆盖到学生公寓;打造“家”文化, 开展 “谈心屋”“爱心结对”等活动,营造贴心周到的育人氛围;立足专业,搭建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劳动体验、班主任助理平台,提高服务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持续开展安全教育、节粮节水节电、绿色校园等特色活动,推动平安型、节约型、绿色型校园建设。
9.精准资助与励志教育并举,实现资助育人根本目的
构建帮扶、育人、成才、反馈有效融合的“帮、育、成、馈” 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立足国家资助、学院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帮困助学体系,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活动。建立科学规范的资助认定动态管理机制和国家、学校、学院、班级四级工作机制。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奖/助学金评定、贫困补助工作,把专项拨款用准用好,减少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两年来学院受资助学生 1222 人次,受资助金额 201.04 万元。大力宣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山重彬、多杰才文,技能之星戚睿文等优秀学生事迹,以先进典型激励贫困学生向上向善。
10.党的领导和组织活力共现,激发组织育人最强动力
信息技术学院党支部 2021 年 12 月立项为校级“双带头人” 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党建和业务能力,2021 年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成效突出,述职评议考核为“好”,支部获第三批全国“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始终以“党员联学、品牌联创、资源联享、服务联动”为主旨,引导党员师生亮身份、立标尺、树形象;带领共青团、学生会等形成 3 个“1”党建带团建模式——一套主题教育抓到底、一套青春活动做到底、一支青年队伍带到底,努力抓特色、树品牌、展成效。
(四) “育人实施”条件保障
1. 政策保障。学校深入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出台了若干工作方案,并成立组织机构。
2.人员保障。目前 529 名在校生,配备 1 名专职党支部书记、2 名专职辅导员和 2 名兼职辅导员。
3.经费保障。学校在青财预字〔2021〕63 号、青财预字〔2022〕63 号等经费中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67万元,并将专项经费纳入学院年度经费预算。
二、特色亮点
1. 创新 3“1”+1136 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 3 个“1”党建带团建模式、“1136”学生管理模式贯穿“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育人全过程、各环节,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时代新人。
2. 形成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党建翼联”品牌效应,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引入校园,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为课程思政的着力点,以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标杆,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校企融通育人机制。
三、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计划
(一)存在的不足
育人评价体系的量化指标和过程性评价待还需健全;不同岗位的协同育人机制还待完善;科研育人及网络育人的内涵建设还应加强。
(二) 下一步计划
1.明确育人责任,优化评价标准
不断优化“三全育人”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育人责任,完善育人主体在育人功能发挥中的考核评价标准;构建学生素质学分评价体系,全方位监测学生成长。
2.凝聚一切力量,聚焦全员育人
继续深化全员行动、全员落实,以学校育人为主体,将教学、管理与育人相统一;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企业育人功能;家校互动,在家庭教育方面持续发力;集聚社会力量,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和良好文明风尚。不断健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广泛共识和协调行动。
3.加强内涵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做好顶层设计,把方向、管大局,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学骨干在育人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体育、文化、科研活动,利用即将建成的思政VR 体验馆,营造立体化、网络化、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三全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信息技术学院将从实际出发, 进一步健全完善育人责任体系,巩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果, 继续完善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育人工作常态长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