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校基层支部“四体四融”党建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24 08:37:00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第二党支部立足高职护理专业特色,紧紧围绕服务“一老一小”国家战略布局,构建“五育并举、五术并重”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践行“衢职先锋·‘医’心为民”品牌要求,做精“党建促成才、护理助安康”支部工作特色,创新构建党建联建共同体、服务共同体、科创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四个共同体,实施“党建+校企合作”“党建+教育服务”“党建+技术服务”“党建+志愿服务”四个融合的四体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机制,增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该支部所在专业群以优秀等级通过省第一期高水平专业群终期验收,并成功入选省第二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教师团队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团队获浙江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名党员教师获评浙江省技术能手和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人体机能》课程入选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大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虚拟仿真)大赛金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24项,“防艾宣讲团”获评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智慧助老”实践团队获共青团中央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实践团队称号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造以服务“一老一小”为特色的党建联建共同体,促进“党建+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联合浙江绿康医养集团、衢州市人民医院浮石院区、衢州市妇幼保健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党建联建共同体建设,以党建引领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充分挖掘联合体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月子中心等服务案例、技术标准、课程思政元素等资源,通过专题党课讲授、党建经验交流、党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建老年护理省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临床护理综合实训、传染病护理等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

(二)构建面向“一老一小”健康人才培训服务共同体,促进“党建+教育服务”提质增效

对接区域“一老一小”康养康育产业发展新需求,构建“培训平台-标准-师资-资源-教材-证书”的新工匠、新蓝领、新农人“三新”人才培训体系。依托四省边际共富学院和职业培训联盟,建立200余人的“三新”人才培训师资库,建设小儿推拿、养老护理员、衢州月嫂等模块化培训课程6门。党员领衔,面向山区26县年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衢州月嫂、养老护理员、卫健人员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12个。

(三)搭建服务“一老一小”康养康育科创共同体,促进“党建+技术服务”落地生根

整合“科创中国”杨继洲针灸传承创新基地、中国针灸学会衢州科技创新服务站等科研平台,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研发平台。依托市级、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等智力优势与资源,聚焦老年肠道菌群种类与长寿关系、肿瘤标志物筛选、生殖系统致瘤病毒等资源要素开展项目研发,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

(四)创设服务“一老一小”康养康育实践共同体,促进“党建+志愿服务”见行见效

围绕区域“一老一小”康养康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师生党员基本培训和教师教育有关要求,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乡镇、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通过调查研究、访问访谈、专业实习等形式,形成1份区域“一老一小”康养康育服务产业人才需求高质量调研报告。打响“红领服务团”志愿服务品牌,实行项目化整体运作,在“微风”“安然宁护”“天使之爱”3个服务队组建临时党小组,以专业为引领,以基层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坚持高校-政府-社会共建共享,构建“一引领一联动双辐射”实践共同体。

二、工作成效

(一)团队领航争头雁。护理(医护康养)专业群以优秀等级通过浙江省第一期高水平专业群终期验收,入选第二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护理专业团队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4名党员教师获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名党员教师获评浙江省技术能手和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1名党员教师在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技能(护理专业)比赛中荣获“说课程”单项一等奖。2名党员教师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育婴项目中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1名党员老师在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员项目中荣获三等奖。1名党员教师获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并获“浙江金蓝领”等荣誉称号。《人体机能》课程入选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联合主持国家助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3本教材入选省级重点教材,党员教师主编出版《失能老年人照护》《护理综合实训》等教材4本,其中《护理综合实训》为省中高职一体化规划教材。党员学生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和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防艾宣讲团”获评共青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智慧助老”实践团队获共青团中央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实践团队称号。

(二)实践育人促成长。学生技能竞赛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5项,优胜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级4项,其中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大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虚拟仿真)大赛金奖1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医药卫生赛道四(护理技能小组)”争夺赛铜奖1项等,涌现出一批全国团代会代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优秀学生。传承弘扬中宣部时代楷模万少华团队精神,“红领服务”特色志愿服务广获赞誉,至今累计服务衢州地区部分烂脚病老人、社区失能老年人、癌症患者等群体达2500余人次,发放药品、电话随访2000余人次,由此衍生出的“罗汉井”红色公益项目荣获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被省关工委授予“浙江省优秀实践队”称号。

(三)社会培训树品牌。支部开展“衢州月嫂”、育婴员等培训项目13个,其中以衢州月嫂为主的母婴健康培训达5200余人次,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技能专项培训近1万人次,面向孕产妇、婴幼儿照护者开展产后恢复知识宣讲、技能指导2100余人次,解决1000余人就业,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5亿多元。建立衢州月嫂、养老护理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达2000余人次。连续举办三届“中国·衢州月嫂节”,培训模式与标准在上海馨月汇等10多所康育机构及有关院校复制推广,辐射到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地区和四川平武、广西富川等地。相关经验多次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被授予省首批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培养基地、第二届全国创业创新优秀项目奖等称号。

(四)科技服务显成效。通过在行业、企业设立博士创新站,科技特派员和成立技术服务团队,以项目为载体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相继开展肿瘤标志物筛选、生殖系统致瘤病毒等资源要素开展项目研发,立项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项,承接横向项目40余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8个,近几年累计技术服务到款额达450余万元。教师科研项目孵化的“芸香科技—中草药精油原料引领者征战千亿蓝海”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出版著作1本,发表核心以上论文18篇,授权发明专利2个,成果转化到款额8万元,获市厅级以上科研论文奖10项,相关成果获市厅级以上领导批示5次。

责任编辑:甘椿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第二党支部“四体四融”党建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