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穿越云海,童心点亮山海
2025-05-04 23:20:41
字号【
大
中
小
】
“你们带来的不是过客的温暖,而是种在土地里的光。”这是傈僳族老人阿普在云南山村篝火旁的一句话。
在中国的南疆西陲,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用书本播种希望,用阅读点亮童心。他们是来自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时光益读”公益团队。这个由学生自发组建的高校公益组织,聚焦乡村儿童阅读困境,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9座乡村图书馆,累计传播书香超48,000小时,跨越足迹逾26.2万公里,成为全国首个专注于偏远地区深度阅读推广的高校公益力量。
今冬,深圳大学“时光益读”组织六支志愿服务团队奔赴滇西、岭南和西藏的偏远乡村,在童声朗朗与篝火余晖中,以“书香+”模式绘出乡村振兴的教育新篇。
走进云南恩勒村,开启知识魔法之旅
深圳大学“时光之林”团队穿越28小时绿皮火车,将深山图书馆化身为“知识魔法学院”。五名志愿者成员分别承担起课程教学、营地组织、心理辅导、文艺策划等多项职责,围绕“多学科融合”与“中华文化启蒙”两大核心,开展阅读、数学、心理、体育与手工五类主题课程。他们以《山海经》为课堂主轴,展开跨学科融合探索:茂茂老师引导孩子用数学推演神兽灵力,河马老师在“黏土实验室”中将傈僳图腾融入神话形象,旺旺老师则通过心理剧引导孩子在“精卫填海”的故事中寻找内心力量。
课堂之外,志愿团队还组织了丰富的营地活动。在结营仪式上,孩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在篝火晚会上载歌载舞,村民们也热情参与其中,现场氛围温馨感人。志愿者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荣誉奖状,鼓励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追梦前行。离别时,孩子们纷纷表达了对老师的不舍与期待,令在场志愿者深受触动。
用爱与知识点亮肇庆古杏村
“Look!火山喷发啦!”肇庆古杏村的教室里,科学实验与英语学习碰撞出欢呼。来自“时光之杏”的志愿者们将岭南村寨变成一座充满灵感的跨学科工坊。
可乐老师用火山实验串联起自然科学与英语启蒙,栗子老师带来《山海经》面具手作坊,冰冰老师通过显微镜展示蝴蝶翅膀与织锦纹理的奇妙关联,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而鼠鼠老师则将“后羿射日”融入体育挑战,在奔跑中重温神话,锻炼身体、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山海经阅读课则由小羊老师精心设计,孩子们通过阅读经典的中国神话,体验了战争、洪水等精彩故事,课堂上不仅有知识的启迪,还能通过分享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十米画布的创作课上,孩子们一同在白色画布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童真色彩。
以晨读为灯,让古典智慧润泽成长
在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禄村村的这段时光,温暖而充实。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早早起床,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开始阅读。这是他们一天中最宁静的时光,也是他们为自己的一天种下知识的种子。在《山海经》系列课程中,孩子们像小小探险家一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远古神话的世界。从盘古开天地到各式神兽的传说,他们深深为这些古老故事的神奇与瑰丽所吸引,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
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体育课上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身体,尽情释放天性。操场上的蹦跳声和嬉戏声响彻整个村庄,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漆扇工坊、剪纸、手工制作等趣味课程,更是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大放异彩。用轻粘土制作自己的小艺术品,剪纸工艺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也在孩子们的手指间展现。而手语操课程则为大家带来了一种特别的交流方式,在音乐和舞蹈的伴随下,孩子们与老师们共同编排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课后的闲暇时光,孩子们总是围绕在志愿者身边,开心地聊着天、分享着自己的故事。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说:“老师,你们难得来一次,我想多陪陪你们。”这一句简单的告白,令所有志愿者心头一暖。在这短短几天的支教旅程中,大家收获了满满的喜悦和感动。孩子们的笑脸和活力,充实了每一个日夜,也让这段时光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点亮云岭,在山海中奇遇
穿越14小时高铁与蜿蜒山路,深圳大学"时光之琅"团队抵达腾冲猴桥镇灯草坝。在斯怡老师带领下,胡安、小河等7位青年志愿者将豆木联组活动中心打造成奇幻阅读营地。40位傈僳族孩童在这里开启了一场穿越《山海经》的冬日奇旅。
在"神兽探秘"课堂上,胡安、小困老师通过阅读带孩子们走进神秘的上古世界,探索奇珍异兽,感受古老传说的魅力。他们专注聆听,沉浸在《山海经》的奇妙世界中。小河老师用地球仪演示四季更替,带领小朋友们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奥秘;小绿老师用葡萄干引导孩子们正念冥想,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在小鹿老师的手工课上,五彩面具跃然指尖,小猪老师的双节棍教学则点燃了操场热情。课间,孩子们认真书写读书笔记的模样,与窗外金黄连绵的梯田构成动人画卷。
结营日上,恰逢年味渐浓,小朋友们体验了富有年味的春节剪纸与福字拓印。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剪出各式各样的窗花,小心翼翼地拓印福字和创意画,整个课室充满了欢声笑语。篝火晚宴上,支教团队与村民围坐畅谈,月光下的民族团结誓言温暖了这片土地的冬夜。
滋润岭南,在跨学科探索中传承文化薪火
在客家围屋环绕的南村,高老师带领的8人团队打造出独特的"山海学院"。石头老师将八段锦融入课堂,帮助小朋友强健体魄;支架老师则化身“山海经特使”,用动画和情景朗诵解码《山海经》;星星老师以英语儿歌串联起山海经的知识,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兴趣;梦梦老师的音乐课回荡着客家山歌新韵,番茄老师的德育课让乡村儿童敞开心扉,而当小Y老师用地理知识带领同学们领略山川河流的奥秘,孩子们的眼睛闪闪发光。孩子们就这样在跨学科的融合中,见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诗意碰撞。
开营仪式上,"入园照"定格稚嫩笑脸;结营时刻,十米画卷铺展童真想象。
临别时,村书记紧握志愿者的手:"你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看世界的眼睛。"返程车上,老师们翻阅着孩子们手写的祝福卡,客家米酒的醇香仍在齿颊留芳。
世界屋脊教育攀登,云端书库照亮未来
在世界屋脊的秘境墨脱,深大6人支教团正进行着海拔最高的教育实践。自如老师带领团队,将《山海经》课堂搬进雅鲁藏布江畔。蜜蜂老师用延时摄影记录神山四季,小层老师带孩子们用牦牛毛编织神兽,在在老师的手语课让古老神话跨越语言屏障。
在"寻找格桑花"地理课上,月亮老师引导绘制生态地图;麻花老师的星空夜谈,让门巴族孩子第一次用望远镜辨认星座。结营日的非遗工坊里,孩子们将《山海经》神兽绘成唐卡,支教团队与当地教师共建"云端书库。
离藏那天,孩子们献上哈达,用汉语藏语双语写下:“老师,我们想和神鹰一起飞到深圳看看。”
从滇西秘境到岭南客乡,从雪域天路到雨林深谷,六支队伍以《山海经》为匙,开启乡村教育的N种可能。那些被知识照亮的眼睛,正在续写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山海传奇”——当傈僳童谣与深圳湾涛声共鸣,当客家山歌对接元宇宙课堂,教育的微光终将连缀成乡村振兴的璀璨星河。
作为经济学院本科金融学党支部的特色项目,时光益读有着其独特的亮点:立体阅读推广体系,打造乡村儿童“精神书屋”。它不仅仅是搭建图书馆,更是致力于打造“图书馆+阅读营+共读项目”三位一体的乡村阅读支持系统。时光图书馆:已在全国18省市建成39座乡村图书馆,覆盖1.7万人次儿童读者,图书馆命名富有诗意,如“时光之芭蕉”、“时光之云”、“时光之灵”等,寓意“因地制宜,因村赋名”,将阅读融入在地文化。时光阅读营:三年来累计开展84期,61所图书馆联合举办,吸引超1000人次志愿者参与,累计服务9万小时,打造一对一阅读陪伴、主题课程、趣味项目于一体的志愿支教活动。时空共读计划的线上共读机制,覆盖了35000+位儿童家庭,陪伴超11个月,累计115,000小时阅读时长,打造出一个无时间地域限制的阅读“云陪伴”网络。
此外,团队还积极创新乡村创收方式,如“BeeBeeNice养蜂奶奶”项目,帮助云南留守妇女通过蜂蜜生产年增收31万元,带动超45,000元儿童教育基金筹集,实现“读书+造血”双轨并行。
如今,“时光益读”公益团队不仅是一支阅读推广队伍,更是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从深圳出发,他们已将书香铺满祖国地图的每一个角落。从“读一本书”到“改变一生路”,“时光益读”正在用一页页翻动的书籍,为偏远地区儿童照亮通往未来的路。正如他们的口号所说:“愿你我共时光而行,益读益接近心之所向。”这是一段奔赴山海的青春之旅,也是一场与希望同行的时代接力。
责任编辑:罗胡阳
深圳大学 “时光益读” 公益团队今冬组织六支队伍赴偏远乡村支教,以 “书香 +” 模式开展阅读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