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旨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当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事跨越千里,在昆仑山下的校园里绽放光芒,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和田分团用一场充满青春力量的文博进校园活动,给出了动人答案。
一、川陕故事邂逅和田少年
“当看到和田孩子们在临时展馆里‘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我知道,跨越千里带来的红色故事,真的触动了他们的心。”
——和田分团成员 秦璇双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时,为充分运用文物资源的育人功能,深化抗战文物研究阐释,川农大研支团携手共青团和田地区委员会、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在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开启了“巴山壮歌萦昆仑,馆校同心育志魂”文博进校园系列活动,以青春之力为边疆教育注入红色动能。
图 川农大研支团和田分团开展红色思政微课堂
研支团成员们开发系列课程、布置主题展览并组织实践活动。课堂上,成员们化身“红色讲师”,用文物微纪录片、互动问答等形式,将川陕革命历史与和田本地戍边故事串联,让原本安静的教室变得热闹非凡,学生们争先恐后分享自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我们和博物馆指导老师、服务学校历史老师一起,反复打磨《似见当年模样——十六字训词及其时代价值》《巾帼英豪——在“川陕边”创红军妇女武装之最》等特色课程,就是想把川陕苏区的红色故事,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出来。”
——和田分团团长 简梦涵
二、移动展馆见证双向成长
“移动红色展馆”的搭建过程,承载着研支团成员们的心血与创意。分团将40余件革命文物图片、文献资料精心布置,调试互动设备打造“沉浸式”体验。
“为了让‘石头上的宣言’主题展览及时展出,我们这几天一下课就来这里进行布置调整,当看到孩子们围着文物‘土地分配证’图片,追问背后的故事时,所有辛苦都值了。”
——和田分团成员 刘佳伟
图 学生正参观主题展览
“看着学生在留言处留下的感想,我感到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我们教会孩子们铭记历史,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热爱,也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 李克娟
三、主题讲座串联西部精神
图 研支团成员周朝晖开展主题讲座
本次活动受到共青团和田地区委员会、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委员会、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以及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等单位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当天,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青年实干家”、研支团历史老师周朝晖为和田地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及和田县北京高级中学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主题历史讲座,以红色石刻为引,串联起跨越山海的精神传承。
四、昆仑山下播撒红色种子
未来,研支团成员将以本次系列活动为基础,继续推进后续实践创作活动的开展。并且探索进一步与各合作方深化联动,架起“中小学-志愿者-文博场馆”合作桥梁,进一步探索建立线上云课堂、红色研学等长效机制。
青春因奉献而闪耀,因奋斗而厚重。川农大研支团始终坚持做红色基因的播火者、文化桥梁的筑造者,让更多服务地学子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中,成长为新时代的追光者。当红色教育的种子在昆仑山下生根发芽,川农大研支团躬身力行,在边疆大地上书写着属于当代青年的热血答卷。
图 活动合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