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为媒,传承育人之炬
“梨花开,春带雨”,三月的巴蜀大地浸润着戏曲的芬芳。值此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之际,四川省以一场“含金量极高”的戏曲艺术赛事,奏响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昂乐章。我系作为川剧教育的重要阵地,始终坚守传承川剧艺术的使命,以党建引领为舵,坚定不移地把握着正确的育人方向,让思政教育与戏曲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德艺双馨的川剧人才筑牢思想根基;以戏曲育人为帆,通过系统专业的教学、精心编排的剧目,引领莘莘学子畅游在戏曲艺术的浩瀚海洋。此次推选《六月雪》《金山寺》《劈棺》《打饼》《活捉三郎》五出经典折子戏,学生们带着扎实的功底、饱满的热情以及对川剧艺术的无限热爱,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登上这台“角逐激烈”的艺术试金场。此次赛事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中探索党建+戏曲的育人模式。
匠心锤炼,党建赋能专业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遍响排见真章”。从备战到决战,系部领导一直以 “高站位、深谋划” 的党建视野统筹全局,精心部署每一个阶段的排练任务,从剧目选择的严格把关,到排练计划的细致制定,再到人员调配的合理安排,都亲力亲为、思虑周全,让整个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师党员率先垂范,扎根排练场带领学生摸爬滚打。排练场内,系领导、排导教师、乐队、学生演员 “全梁上坝” 共同践行 “一棵菜” 精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丝毫的推诿与懈怠。响排时,一句唱腔反复推敲数十遍,一个身段雕琢至毫厘,经过多次的演练与修正,力求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做到标准规范富有美感且契合角色形象,展现出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严谨之美。《金山寺》中青白蛇的“托举技巧”,《劈棺》里田氏的“惊魂跌扑”,《打饼》中的“虚拟做功”,每一折戏皆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匠心与赤诚。系领导在赛前动员时铿锵有力:“戏曲育人,育的是艺,更是德。党建引领下,我们要让崇德尚艺成为青年学子的精神底色。”
薪火相传,梨园舞台竞艳
3月28日,四川大剧院小剧场内锣鼓铿锵。五折戏轮番登场,宛若五幅流动的川剧长卷。《六月雪》的悲怆高腔催人泪下,《活捉三郎》的水袖身段摄人心魄。台上,学生演员“眼中有戏,心中有魂”;台下,全体教师“全神贯注,满怀期许”。在激烈角逐中,我系剧目以“守正创新”之姿脱颖而出。最终中职组剧目《金山寺》,高职组剧目《劈棺》《六月雪》斩获全国“梨花杯”展演资格。这份荣耀,不仅是对学生们日夜刻苦排练、用心钻研角色的最好回馈,更是全体教师悉心指导、精心编排的有力见证,它承载着系部上下对川剧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执着追求,凝聚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心血与汗水。正所谓“戏无技不惊人,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此次“梨花杯”之旅,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一场党建引领下戏曲育人的深刻探索与实践。党员教师以“传帮带”筑牢传承链,青年学子以“勤苦专”接续文化根脉。我系将以此次展演为起点,继续深挖“党建+戏曲”大思政育人模式,让更多川剧学子在“唱念做打”中读懂中华文脉,在“手眼身法步”中铸就文化自信。
“梨园春色今更盛,且待新蕊绽乾坤”。接下来,我系师生必将全力以赴,乘胜追击,砥砺前行。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群追梦少年带着川剧人的“热血”与川剧人的“绝技”,在全国“梨花杯”展演的舞台上,绽放独属于这群川剧新蕊的“飒爽英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