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大党建”思维,着力构建“一二三四”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2023-05-12 15:16:47 王俊梅

统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不断健全党建与思政工作全方位协同联动机制,坚持“大党建”思维,着力构建“一二三四”学生党建工作格局,即建设好“一个党建服务平台”、营造好“两个育人环境”、创新好“三维共建体系”、实现好“四个育人目标”,汇聚起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坚实力量,努力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建设好“一个党建服务平台”

统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现共有师生党员54人,专职书记1名,委员3名,党支部书记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支部委员为优秀研究生学生担任。支部创建全省首个学生特色党建服务示范性平台——锋范营,通过创新发展、科学建设、示范引领系列特色活动,吸引和培养了众多优秀青年学生,工作内容涵盖规范学生党员发展流程、组织“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党建文化和党员先锋事迹宣传、党性教育活动及学校党建知识竞赛等多项工作,支部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二、营造好“两个育人环境”

师生党支部共建、党团支部共建及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共建形成校内、校外两大育人环境,探索出以党建为引领,以育人为根本,以共建为依托的全环境立德树人路径。师生党支部共建,与教工党支部的共建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身先示范、立德树人的功能。党建带团建,为优秀团支部开展工作把握方向,团支部的质量提升也为党支部贮备后续力量。支部+教师+团员相结合的模式让教师与团员之间的关系除了专业性指导外还能够进行深层次沟通,更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与社区、团支部的共建形成校外育人环境。党支部依托团市委“万名团员进社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机会,充分发挥支部党建引领作用,带领学院11个团支部全员参与,进一步促进社区基层党支部共建质效。

三、创新好“三维共建体系”

党支部“三维共建体系”是指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共建为主要途径,从“党支部与党支部、党支部与团支部、党支部与社区”三个不同维度全方位充分发挥党建育人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搭建高校学生党支部“三全育人”新路径。支部共建依托“师生党支部共建体系”,重点对接统计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已验收通过),通过助学、助教、助研和支部建设等四个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教师教学、科研、学科竞赛工作,培养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意识,提升支部创优战斗力;党团共建依托“朋辈互助体系”,重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南针计划”、学风建设“一带一学”、“我是党员我先行”系列活动,激发党建带团建巨大动力,提升支部组织号召力;校地共建依托“志愿服务体系”,重点开展校地“双报到”、“百万团员进社区”,利用学院社情民意调查优势,开展政策宣讲、满意度调查、人口普查等高质量志愿服务活动,树牢学生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支部社会服务力。

四、实现好“四个育人目标”

“一二三四”学生党建工作格局核心为党支部引领的锋范营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党建引领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平台,建立健全“三全育人”路径格局,最终实现组织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重要目标。组织育人通过锋范营平台建设,以支部党员为核心,吸纳学院优秀团员、群众青年加入锋范营,通过团员青年提前参与政治理论学习、党务工作培训及党性教育实践等活动,实现党员教育前置,吸引广大青年不断向党组织靠拢。课堂育人通过师生共建,教师、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合作,实现“第一课堂”课堂思政+专业学习,“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科研育人,能够更好的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和“六有大学生”。实践育人通过支部社区共建,党团青年共同进社区,一方面提升志愿服务参与人数和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党务工作和为民服务能力,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的社会效应。协同育人即学生党建协同机制,是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入高校育人工作全过程,注重挖掘不同教育主体的优势,提高党建融入的契合度和效果,将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落在典型示范上、落在先进带动上,更落在社会实践上,不断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中发挥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王俊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坚持“大党建”思维,着力构建“一二三四”学生党建工作格局,汇聚起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