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铭初心,践使命|张桂梅: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 大山娃们的母亲

2025-07-14 11:26:35 政务 央视网 刘炳阳

60多岁,本应该安享退休生活,她却在不停奔波、忙碌。每天清晨5点到夜里12点,人们都可以在校园里见到她匆忙的身影。她身患重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她曾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优秀教师、华坪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热爱的“妈妈”。2008年,在她的全力推动下,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滇西偏远的华坪县成立。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12年来,她是这所学校的掌门人。

图片6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临近高中毕业,母亲去世,张桂梅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1977年,刚20岁的她在原中甸县林业局工作。1990年,张桂梅调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但好景不长,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这个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从此,张桂梅就如一条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区,扎根民族贫困地区。

张桂梅任教的华坪中心中学是当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治疗。张桂梅痛苦极了,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作出的抉择却是,不能在节骨眼儿上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后,张桂梅用整个身心呵护着学生,未痊愈的身体却在无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她一次次地晕倒在讲台上。醒来后,她对哭成一片的学生说:“坚强些,老师不会死的,也不会离开你们!”张桂梅知道,是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了她期盼,给了她生命的火花。1998年7月,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张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桂梅的身体愈加虚弱,疼痛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晕倒。她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怕大家担心,完全是靠一把把的止疼药坚持。

她把医院的检查结果揣进怀里,一边吃着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领导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图片7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存在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等共性。张桂梅首先采取两条措施:一是整顿学生的生活、学习秩序,二是激励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她的耐心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都有了很大进步。

2003年,张桂梅还送走过一个特殊的班。这个班数学科曾经频繁更换教师,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教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

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机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晚上还是想跑出去玩。张桂梅就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了男孩子的宿舍,和32个男孩子住在了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这时,她就和男孩子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可是,只有张桂梅自己才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那个季节每天气温都在30摄氏度以上,一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怕自己晚上起夜时有学生溜出去泡网吧。男孩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脚臭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但第二天,她依然比学生起得早,和学生一起跑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图片8

1998年,张桂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她对党的忠诚、热爱是发自肺腑、嵌入灵魂的。

20多年来,张桂梅除了执着于教育事业外,还经常掏钱帮助群众治病、修路、建水窖,帮助群众协调纠纷、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她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之初,张桂梅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她好不容易找来的17名教职工,9名教师相继离开,办学常陷入困境。但张桂梅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她说:“战争年代,只要党员在阵地就会在。今天,只要我们党员在,就要守住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从此,她就带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支革命歌曲、开展一次党的理论学习、观看一部革命经典影片并写一篇观后心得。一开始大家只是跟着做,但慢慢发生了变化,内心充满了力量。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走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20多年来,张桂梅以“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一辈子的高尚情怀。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带给贫困山区孩子们无限的希望,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

心得体会: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是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她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她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党员,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积极奉献。

——经济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邓晓蕾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党员。

——经济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陈荣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砥砺奋进,锤炼本领,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许悦


责任编辑:邓晓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08年,在张桂梅的全力推动下,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滇西偏远的华坪县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