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模范,国家需要英雄。2024年9月29日,在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党和国家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赞扬英雄模范的品格风范,号召我们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和奋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志

王永志是我国“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第二代远程战略导弹技术带头人、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参加或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4个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设计研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他直接从事导弹火箭研制30年、载人航天工程24年,退休后也没有离开科研战线,仍在为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等出谋划策。他曾说,他一生干了三件事——研制导弹、送卫星上天、送中国人进入太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王振义

王振义1924年出生在上海,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系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留任学校附属的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世纪50年代,王振义就已开始对白血病的研究。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培养出一支血液学精英队伍,还造就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1931年,李振声出生于山东淄博。少年时经历的大饥荒让他深切体会到粮食的宝贵,立志要让中国人吃饱饭。1956年,他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奔赴陕西杨凌工作。李振声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全部倾注在了实验室与试验田之间。他曾在祖国西北耕耘31载,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他曾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助力我国粮食大幅增产。在70余年的科学生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2824部队副师职顾问
黄宗德

1948年12月,17岁的黄宗德参军入伍,成为山东省荣成县海防大队的一名战士。他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如今虽已93岁,仍坚持做红色基因的传递者。
榜样是时代精神的坐标,更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我们要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