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引用
原典出处
“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作家作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世通称为《史记》,是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书。全书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包含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翔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同时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故《史记》各篇中对同一事件记录看法颇有矛盾之处,可谓“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译文
治国的大道,要以使百姓富裕为开始,而百姓富裕的关键,则要倡导节俭。
新用典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这也坚定地告诉我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国富民强是盛世的重要象征,“民富”是“国强”的基础,“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将“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合贯通。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五级书记抓扶贫”,在300多万扶贫干部和基层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下决心打赢了困扰了人类历史数千年的贫困,谱写了气动山河的壮丽篇章,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也标志着我国在“民富”的路上迈出了标志性一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有了这一坚实基础,一代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共同富裕”终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也必将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