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的熟人社会 ---读《乡土中国》有感

2021-01-18 18:55:31

安土重迁的熟人社会

---读《乡土中国》有感

《乡土中国》一书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著。该书主要是基于作者在上世界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教授“乡村社会学”时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此书发表后引起极大的反响,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东西方文化具有极大的帮助。该书是一部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该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但是内容又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不同层次群体了解并研究中国社会本质的经典佳作。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的形成本质,社会结构,差距秩序,权力结构等等。文章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深度剖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质特征,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典型的乡土性本色的当是农民,因此这本书对于深刻分析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古至今,农民在中国社会人口中占比重最大,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形成还是社会的治理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时至今日在中国进入新时代,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总书记还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金句无疑也充分彰显出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农民、农业被称为“三农”的这个问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 现存问题的结局意义重大。

乡土中国以《乡土本色》开篇。的确,用“土”字来形容乡下人是最恰当不过的,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联系一个个个体的纽带,土地不仅养育着一方人的成长,还寄托着他们的终老,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正是因为农业为生的农民是附着在土地上的,土地是他们的根本。而土地这种资源是离不开也带不了的.人离不开土地而不是土地离不开人,因此只有当一个地方繁衍至人口到了极限,才会有一部分人去开拓新的地方,从而衍生出更大的乡土社会。正是这种与土地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成就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依赖一方水土,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而带来了这种家族文化,家国情怀,这种裙带关系,这种伦理道德的深入发展,这种宗族理念差距格局的至深影响,这种人情社会的特殊文化,这种告老还乡的不舍情结……一系列影响既带给我们后续发展积极的影响,也带来难以去除的文化痼疾。积极地方面诸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的家国情怀,尊老爱幼服从守规的自治文化,诚信友善仁义有德的人伦道德等等,这些传承于乡土社会的文化特质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充分地彰显出她的优势和力量,也是与我们社会主义发展相符合的文化和要求。为更好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为厘清和深刻解读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也必须深化对《乡土中国》一书的学习和理解。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指,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乡土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有些文化上的痼疾,诸如人情社会、人治理念、宗族主义、安土重迁保守主义等等滞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当前“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落实也迫切需要破除上述思想的痼疾。中国现在正处在转型阶段,是一个现代性与乡土性矛盾着的国家。中国要进行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辨认认识和处理好文化和社会中的乡土性问题,加强人们的规则意识,完善法律法规,深化依法治国,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如何协调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二者关系,这些都是当下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拜访该书除却以上关于乡土社会的理解和感悟外,另一个深深影响我的是关于知识分子的责任问题。费老先生当时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学问研究时能够潜心研究,创新思想,致力于社会发展和学生培养,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作风和抱负才有了这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今天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科学认识国际国内之变化,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科学谋划,我们每一位知识分子能否有这样的责任担当和学术精神呢?!马克思指出,“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就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一名合格的知识分子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积淀、敏锐的理解能力、宽广的认知视野,更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社会良知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吾辈当自强!

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该书是一部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成就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