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02|创作延续红色记忆,设计唤醒乡村生活

2021-09-11 17:10:18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铸就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下,井冈山域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展现井冈山精神的新时代光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于2016年7月受井冈山市政府委托,张彤教授领导的设计团队承担大仓村乡村振兴的规划工作——大仓营造。

2021年7月,中央电视台“中国三农报道”栏目对“大仓营造”实践进行了报道。两年多的设计实践体系化修建了乡村的公共空间,复兴了公共生活,实现了产业模式多样化和全村的快速脱贫。“大仓营造”获得2020年亚洲建筑师协会“综合建筑类”金奖。

改造后的大仓村(摄影:陈颢)
 
大仓营造——红色历史的空间呈现

1927年在大仓村发生的“大仓会见”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进而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而90年后,大仓村却面临着环境凋敝、人口外流、历史建筑空置损毁的窘境。设计团队提出“乡土建构的技艺传承”与“历史叙事的空间编绎”相并行的设计理念,深入挖掘大仓村的历史信息,以具有地域认同的建筑设计语汇,重构村庄的公共空间体系,再现红色历史。

乡土建构的技艺传承是基于对湘赣边区11个乡镇20余处典型建筑的调研,梳理适应地区资源、气候、地形、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的空间形制和建造工艺,建立湘赣边区乡土建构的材料与工法谱系,为设计实践中的既有建筑修复和新建建筑提供设计的工具和方法。

湘赣边区乡土建筑的材料与工法谱系

历史叙事的空间编绎是以“大仓会见”为叙事结构重建村庄的公共空间体系,修缮复原历史遗存建筑,并新建公共基础设施。依循当年袁毛会见的历史路径,依次展开风荷廊桥、林氏积庆堂、大仓讲习所、林宅吊柱楼等四个节点,涵盖了传统中国乡村中祠堂、市集、学校等公共设施类型,构成村庄新的公共空间体系。

大仓讲习所(摄影:陈颢

风荷廊桥(摄影:陈颢

林氏积庆堂(摄影:陈颢

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保留了红色记忆,延续了革命精神。林氏积庆堂和林宅吊柱楼的修缮与更新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祠堂作为大仓会见的重要场所对外开放,介绍大仓会见的纪念馆。新建的讲习所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历史革命先辈的呐喊在风光流通的讲堂内激荡回响,浸润每一位学习参观者的内心。

讲习所成为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摄影:陈颢
 
大仓复兴——唤醒内生的振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