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全方位课程思政 引领高质量人才培育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教工一支部注重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中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就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该课程注重小切口巧拓展,以思政引领力带动高质量人才培育。深度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12345课程育人体系,三域融合四维一体,着力培育具有开放包容国际视野、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五有”国贸人。
一、建设基本情况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本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构建12345课程育人体系,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立足技能育才和立德树人两条主线,注重“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双师双语、以案明理、线上线下、励行树德”四维一体,培育“五有”国贸人,即具有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平等自信的经营理念、守法合规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图1 “国际贸易实务”12345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图
知识目标:掌握进出口业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精外贸业务、懂国际规则;
能力目标:具备国际市场开发、签订完善进出口合同、履行进出口合同、外贸风险防范及处理能力,能精准对接客户、善贸易合规经营;
素质目标:具有外贸职业素养、数字化思维和国际视野,职业适应性强、岗位竞争后势足。
(二)结构与内容
课程对接外贸行业岗位标准,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创新创业大赛、“1+X”职业等级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等赛证要求转化为课程内容。服务国家对外贸易战略,体现行业发展新动向,与青岛明月海藻等行业龙头企业、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共建课程。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序化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思政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创设五大学习情境,设计21个任务,细分219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将经世济民、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风险意识、现代法治等思政板块融入课程内容,打造立体思政育人格局。
图2 课程内容结构图
二、建设思路与特色
(一)强化思政引领力,构建价值导向体系
“以生为本”体现行动导向,激发学生潜能;“技能育才、立德树人”,两主线塑造卓越工匠;“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业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创业能力;学校与行业企业同向同行,协同教学提升职业适应性,科研与教育教学相辅相成,顺应数字贸易发展要求,开展学术讨论,丰富数字思政资源,推动课程数字化升级和建设成果转化;“双师双语、以案明理、线上线下、励行树德”,四维发力拓展课程厚度深度,提升课程育人成效,利用现代产业学院、外贸逐梦工坊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营造真实业务环境、浸润企业文化,实现工学交替、强化业务、提升素质,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五有”国贸人,以卓越能力服务国家高质量对外开放,担当国际新使命,促进全球经贸合作,展现中国风采。
(二)融合思政引领力,创新专业教学资源
1.5T教学遵循教学规律,提升教学品质
构建5T(Thinking-Takingin-Testing-Training-Trending)教学逻辑,“思学测练拓”逐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图3 课程5T教学逻辑示意图
思考启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化,系统学习课程内容,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测试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确保学习效果;实践训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拓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最新趋势,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情境带入、紧扣主题、N点切入”打造思政育人资源
双师双语,资源丰富;以案明理,探讨真案例、解决真问题;线上线下,数据监测多样、动态追溯融入赛证;励行树德,发挥榜样力量,立德行强技能。教学情境与思政元素相生相融。将践行经世济民、加强风险防范等多维思政目标多方位融入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环节,提升育人成效。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培育个人文明;以时事政治为切入点,践行经世济民;以法规惯例为切入点,提高法律意识;以贸易环境为切入点,培养国际视野;以国家利益为切入点,永葆家国情怀;以红色资源为切入点,传承红色精神;以风险案例为切入点,加强风险防范。
(三)提升思政引领力,促进知行合一实践
梳理“两环节三阶段五模块”,线上线下两环节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任务递进能力递升,五模块循序渐进,行动导向多元互动。
图4 “两环节三阶段五模块”课程实施示意图
1.课前自学自测
查看双语任务导学单,学习课程视频,完成自测;根据导学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完成报告;教师通过大数据监测,调整教学设计。
2.课堂巩固强化
自学反馈,分组展示成果,“同学帮”组间互动,教师适时引导;情境创设,企业真实业务引出本课新知,提示业务常见误区;知识强化,讨论主题案例,总结梳理知识点,思维导图清晰结构化解难点;成果上传平台,企业专家点评,择优展示;能力提升,业务案例实战,注重内外贸一体化;“业务竞擂台”比拼业务;总结复盘,学生接龙总结要点,组间查漏补缺,综合评价。
3.课后拓展实战
教师发布课程日志,及时复盘;赛证融入;双师“业务沙龙”,企业项目实践专创融合;学生参与国际贸易摩擦研究项目,科教融合。
(四)聚焦思政引领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线上+线下、思政+双师、过程+结果+增值,构建综合评价矩阵。基于大数据全程反馈教学成效,两环节多样评价全面覆盖,三阶段梯度考核指标明确,
过程评价50%,线上30%(作业、讨论、实训),线下20%(情景模拟、成果作品、课堂互动);结果评价50%,线上测试10%、线下考试40%。技能大赛、1+X证书、齐鲁工匠、创新创业纳入增值评价,附加占比10%。平台、学生、教师、企业,四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引入思政育人评价指标和岗位考核指标,分层次分阶段梯度考核。
图5 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多元评价图
三、建设成效与推广价值
(一)课程创新特色鲜明,原创资源生动丰富
特色专栏“谈实战、化难点、促实践”。“外贸直播间”企业专栏,企业专家评说业务热点、分享实战经验;“答疑漫课堂”动漫专栏,引入常见理解误区,业务难点迎刃而解;“业务竞擂台”实践专栏,真实业务开单,为企业创收;“致未来贸易工匠”导学专栏,提示贸易风险、强化业务素养。
(二)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出
课程好评率100%,学生实训完成率提升25%,合作学习参与度提升20%,综合成绩提升16%。“1+X证书”通过率90%以上,学生课程实践真实业务,为企业创收。近3年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4项。行业竞赛获特等奖30多项,一等奖60多项。105人入选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毕业生创办企业200多家,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典型案例”。
(三)师资力量明显加强,示范引领服务社会
学生评教名列前茅,基于课程改革主持16项省级课题。主编教材入选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课程引领专业群发展,作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和山东省品牌专业群重点建设课程,先后获评山东省精品课、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山东省一流核心课程。
制定标准带动专业发展。团队多次参与制定全国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标准,牵头制定山东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专家。双语双优推动行业发展。课程与企业内训、业务培训相结合,服务国内4000多家外贸企业;受山东省商务厅委托发布贸易预警,政校行企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双语优势突出,向海外分享“中国经验”。
多方协同、强强联合,打造双语课程,行业契合度高。课程全面优化服务定位,育学生、惠企业、助行业、誉海外,实现多维赋能,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际交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