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会展党支部服务“百千万工程”, 赋能逢简水乡文旅发展
逢简水乡的红色历史,是人们解读这条古老村庄的另一切入点。从清末开始,逢简人为争取合法权益,推动社会发展,投身公车上书;大革命时期,他们在腥风血雨中前赴后继,致力正义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组织民众,奋起抗击侵略者;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积极配合大部队解放顺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逢简人在党的领导下,勤耕不辍,致力发展,成为著名经济乡村,一百多年来的前行轨迹,让人触摸到一条千年古村那不同凡响的精神气质。1960年,逢简民兵队长梁建祥赴北京获毛主席授枪,此事成为顺德重要红色历史事件。
旅游会展党支部依托专业优势,紧紧围绕逢简水乡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凝聚合力,为逢简水乡打造红色研学路线,服务“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1、深入调研,推动旧建“活化”
2019年,逢简小学牌楼由于日久失修,已被定性为危楼,有可能危及学生安全,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020年,在村委、乡贤的推动下,联动顺德建设设计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逢简小学共同商议修复逢简小学牌楼的方案。在修复过程中,采用更加科学慎重的修缮措施,以本建筑现有的传统风貌为主,完整保存原有的建筑构件,并结合现代展览的设计思路,让整个区域风格和谐统一而又富有变化与传承,真正实现逢简牌楼的重获生机。
2、文化梳理,参与逢简历史馆策展
逢简历史馆是逢简小学内的一座古旧建筑物始建于民国初期是逢简仅存的民国风格建筑物现在用作红色教育基地并活化成为逢简历史馆入选逢简新八景。逢简历史馆作为逢简民兵营的革命基地曾经放着毛主席赠与民兵营的一支革命步枪,意义不凡!旅游会展党支部参与逢简历史馆策展,通过历史挖掘、梳理相关文献,在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完成历史馆的策展和布展工作。如今古老牌楼,再获生机,固基墙稳迎风屹立,成为乡民珍贵的共同记忆。
3、文旅融合,开发红色研学课程
逢简历史馆,犹如一部凝固的历史长卷,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千年水乡的岁月流转与文化积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鲜有的地域标识。这里不仅是逢简人读书求学、孜孜不倦的精神家园,更是见证了逢简乃至整个杏坛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乡土风情与工艺美学。旅游会展党支部,利用逢简红色资源,依托专业优势,着力开发红色研学课程,让广大青少年、市民游客,了解和掌握逢简红色文化历史及当今乡村振兴的实践;认识岭南水乡的特色、发展和变化,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体验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通过“行走的课堂”认识逢简,了解顺德,厚植家国情怀。通过文旅融合,凝聚社会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建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