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文旅融合战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会展党支部联合顺德区教育局,于2025年2月26-27日举办公益研学导师及志愿者专题培训。活动在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数字营销仿真实训室举行,覆盖全区30个研学基地近百名从业人员,以"三轮驱动"模式培育专业化人才,助力"发现顺德·研学之旅"品牌建设。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服务国家战略
党支部紧扣《"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深化研学旅行内涵建设"要求,聚焦人社部"研学旅行指导师"新职业标准,构建"政策解读+技能实训+创新应用"三维课程框架,系统提升导师的课程开发、安全管控等核心能力。同时,通过专题党课与红色研学路线案例分析,展示思政教育融入研学实践的新路径;强化《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解读,将劳动教育、科技研学等国家战略要求转化为课程设计逻辑,为打造“育人为先 课程为王”的精品研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科技文化双赋能,创新培训体系
培训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剖析-场景实操"递进模式,通过AI技术应用、非遗活化等模块,培养能驾驭"教育+科技+文化"复合型人才,有效缓解行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支部开发设计了《基于AI设计的研学旅行课程》,实现个性化路线规划与风险评估智能化;依托香云纱非遗基地、龙舟文化馆等14个新增特色点位,设计"非遗技艺活化"特色模块,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研学亮点;借助在阡陌花田、顺博创意园等省级基地开展场景化实训演练,参训人员实践能力提升率达92%。
支部党员授课
参训学员体验研学课程
三、政校企协同发力,激活社会效益
通过"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合作模式赋能本土研学基地,实现三大突破。
课程共建:支部围绕培根铸魂、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组织党员教师带队开展“研学进乡村”活动,在杏坛青田村、勒流黄连社区建立实践基地,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开发了“青田范式 水乡民俗”“顺德厨乡 黄连千年”"甘竹滩精神与顺德科技"等30多条“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特色研学线路及课程,打造了顺德人家门口的“行走课堂”,满足中小学校园及家庭教育需求。
人才共育:建立"师资培训-导师认证-基地实习-创业孵化"链条,持续为活动输送研学导师、活动志愿者,100余名学员获顺德公益研学导师认证。
资源互通:顺德教育基金会、教育局支持下,支部打造了“研学大讲堂”“研学基地交流会”等基地赋能品牌,推动交流互通,指引基地从公益研学向市场研学迈步,实现市场化运行。
23旅游管理1班孔辰曦在黄连基地担任研学导师
四、全域联动促融合,深化教育价值
“发现顺德·研学之旅”周末公益研学是由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会展党支部与顺德区教育局联合打造的研学品牌活动,为本地亲子家庭搭建顺德版的“行走课堂”,让中小学生迈进更加广阔的求知世界,寻梦未来,眺望美好的诗和远方。
黄连村研学
甘竹滩研学
2024年打造的22个基地已开展50期活动,服务5000人次,形成"每周双休日公益研学"常态化机制。2025年,研学基地规模将拓展至50个,以满足更多层次更个性化的研学需求,为湾区研学教育注入新动能。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旅游会展党支部书记甘慕仪强调,本次培训是党支部践行"产城教融合"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将持续深化"研学+"模式,以“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教育创新高地,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文旅人才、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