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第二党支部以“四个对策”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类施策、校企群策、双合策、聚力献策”就业育人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城市轨道类院系就业育人新模式新路径。不断优化培养供给和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分类施策,精准定向,量身定制专项促就业
在2025年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以开展“分类施策,精准定向”系列活动为抓手,结合新时代学生不同发展路径与实际需求,构建起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指导支持。
(一)高质量就业推进
对于订单班就业学生,举办“企业交流面对面活动”,以加深对企业的认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如亚迪云巴公司合作,开展全方位来校招聘。2025届部分学生前往比亚迪云巴公司工作。
(二)“一生一策”重点帮扶
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成立城轨就业办公室全面负责就业工作。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实施“一生一策”重点帮扶,通过建立专属就业联系人、提供城市轨道行业特殊要求,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课培训、岗位精准推荐,模拟面试等个性化服务,切实解决其求职难题。通过覆盖各类群体、贯穿不同阶段的精准服务体系。
(三)就业工作核心成效
山东职业学院城轨学院实现了就业指导从“被动供给”到“主动适配”的转变,让每一位毕业生能在关键环节获得有力支持,为顺利开启职业征程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一系列就业政策努力下,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就业率达到了98.15%。
二、校企群策,访企脱岗,促进就业成果高质量
山东职业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上门”访企拓岗,带队走访10余家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毕业生争取优质就业机会。常态化开展毕业生回访交流,重点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职业发展现状,回访结果反哺人才培养,联动推进就业质量持续提升。把就业教育作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建立就业去向表,每周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在校招生就业处指导下加强个案式就业指导,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荐工作。
(一)就业服务平台“不断线”
城轨学院就业办公室师生梳理就业平台,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打造城轨就业公众号,发布相关招聘信息,就业知识等,服务于应届毕业生。就业例如“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空中双选会”等线上求职招聘平台,通过“铁路人才招聘网”等网站搜集汇聚更多优质岗位信息,保障就业服务“不断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顺利就业。
(二)导师支撑“中流砥柱”
并且我们发挥企业导师作用。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担任订单班学生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职业规划建议和行业信息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要求。
三、双院合策,双导师制,聚力发展合作新效果
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近年来,双院协同育人发展谱新篇。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联合三味、桐林、易安、东岭、南山、天佑六大书院加强联系,与每个书院的辅导员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建立起。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在就业办公室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并推进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就业力量。加强与书院联动,降低工作难度。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协调与书院、学业导师、企业的关系,为就业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一)“联动”型导师
针对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学生,就业办公室根据学生专业与各教研室联动,实行“包产到户”,每位老师重点关注2-3位同学。
(二)“包产到户”+专属负责人
同时,为未就业的同学配备专属学生就业负责人,并通过城轨就业公众号及时推送企业招聘信息,为其提供点对点的帮扶,指导参加济南地铁校招、京港地铁订单班招录、专升本等工作,争取解决更多学生就业。就业办公室定期在学院工作群公示当前就业推进情况,联合学业导师共同研判就业形势,绷紧就业弦,共同推动工作。
四、聚力献策,联合发展,共同应对就业形势新挑战
城市轨道学院第二党支部就业办公室密切联系辅导员与学业导师双轨制,共同促进新形势下的就业,应对就业难题,破解就业新困境。针对就业指导服务方面,部分学生对就业市场认知不够清晰,对自身职业定位不明确,就业意识不强。我们定期召开座谈会,讲解就业趋向,让大家了解城轨行业就业现象与社会环境,不能放弃一个就业机会。在就业工作推进过程中,订单班存在过程性淘汰的情况,个别为进入订单班后学习有所松懈考核不合格被淘汰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联合学业导师与辅导员,加强对同学们的学生成绩管理,不能松懈放弃任何一名同学。
(一)就业规划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针对就业结构不均衡问题,我们注意到部分专业就业率明显增高,而部分专业就业率难以提升。这与岗位特性以及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等因素有关。为此我们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流程标准化:构建实习就业全周期管理体系
制定覆盖“实习准备-岗位匹配-在岗跟踪-就业衔接”的标准化流程,明确各阶段工作内容与核心重点。例如,实习准备阶段重点开展企业需求调研与学生能力测评,就业衔接阶段聚焦简历优化与面试模拟,通过清晰的流程指引,避免因环节遗漏或标准模糊导致的就业推进滞后,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统一且适配的就业推进路径。
(三)课程体系化:打造“基础+特色+实战”就业指导课程矩阵
1. 夯实基础内容:保留职业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核心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必备基础能力;
2. 增设特色模块:新增行业动态分析(如城轨行业新技术应用、岗位需求变化趋势)、职场礼仪(含商务沟通、职场着装规范等)课程,填补学生对行业认知与职场适应的知识空白;
3. 引入实战资源:定期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城轨行业技术骨干及优秀校友来校举办讲座,分享真实求职案例、企业招聘偏好及行业前沿信息,让学生通过“过来人”经验直观了解就业市场,破除信息差。
(四)指导个性化:建立“专业+意向”双维度精准辅导机制
针对不同专业(如城轨运营、城轨车辆技术)、不同就业意向(如企业就业、专升本、灵活就业)的学生,组建专项辅导小组,提供“一对一”专属指导。例如,对城轨车辆技术专业、意向进入车企的学生,重点辅导专业技能面试与行业资格证报考;对有专升本需求的学生,同步衔接升学政策解读与复习规划,精准解决各群体的差异化求职与发展需求。
(五)路径多元化:搭建“课程+培训+场地”创新创业支持平台
1. 课程赋能: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城轨行业创业案例分析》等课程,讲解商业模式设计、创业政策解读等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 培训提质:联合本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专项培训,涵盖商业计划书撰写、融资对接技巧等实战内容,邀请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项目指导;
3. 场地支撑:提供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场地,配备基础办公设备与技术支持,鼓励学生围绕城轨行业衍生领域(如轨道交通文创、智慧出行服务)开展创业实践,以创业项目拓宽就业渠道,缓解部分专业的就业压力。
在未来的就业工作中,我院将继续努力,积极应对就业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做好各个阶段的就业工作,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