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 生态重塑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大实践
为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塑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和育人生态,上海交通大学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生态重塑为目标、价值引领为根本,构建“精准捕捉-深度解码-靶向干预”工作机制,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思政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判、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多部门协同、全过程覆盖的网络育人新生态,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联动性和实效性,为拓展网络育人空间阵地提供可复制的高校方案。
一、主要解决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育人空间存在三方面核心问题:一是感知维度存在盲区,网络信息碎片化导致校内平台分散、校外社交场域难覆盖,学生思想动态捕捉不及时、不全面,无法为育人工作提供精准靶向;二是解码维度缺乏深度,海量网络数据下学生真实需求与思想逻辑难以挖掘,传统方式无法穿透表层信息实现深度洞察,导致育人举措与学生需求错位;三是干预维度效能不足,技术应用易失焦于效率而忽视人文关怀,存在 “数字异化” 风险,且部门协同壁垒明显、缺乏长效机制,难以将育人资源转化为实际成效,制约网络育人空间的实效性与覆盖面。
二、主要解决问题对应《上海市“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区”实施方案》中的具体内容
落实第6项“拓展网络育人空间阵地”,开展思政数智赋能行动,打造网络思政精品项目,切实提高育人实效性。
三、针对性举措
(一)构建全域感知空间,实现动态靶向定位
一是筑牢校内网络生态,建立“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管理机制,统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构建“五个一”全景式监测体系,将校园网站、融媒平台、电子大屏、新水源社区、短视频直播纳入实时监测,动态维护阵地稳定;打造学生自主运营的新水源社区,设热点事件、学在交大等话题板块,日均访问近万人次。二是拓展校外数据视野,对学生活跃平台开展数据爬取,运用NLP技术分析高频话题情感倾向;组建涉校舆情工作专班,实行7×24小时值班,按风险等级编报“日报-周报-月报-快报”;针对网络活跃分子、心理AB类个案等重点群体,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实时追踪思想诉求。三是构建诉求响应机制,搭建 54741234 意见反馈平台与“交我办”枢纽,24 小时接收学生咨询,15分钟直报紧急舆情并由纪检监察督办。
(二)搭建智能解码空间,精准绘制思想图谱
一是全域数据建模,实施多轮次全覆盖问卷调查(学情、新生、心理、毕业生等),建立学生基准数据库;针对学生骨干、经济困难生、宿舍搬迁等群体或事件,组织座谈会与焦点小组访谈,每两周形成《学生思想动态专报》。二是热点深度解码,定期收录学生高频网络用语,每周发布“梗指南”纳入辅导员培训,助力捕捉流行语背后的潜在心理;设立“交言”精美校园提案大赛、“青智”大学智库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调研思想困惑与现实需求,举办思政工作坊专题研讨教育对策。三是个体精准画像,整合1991年至今近40万人次学生数据,建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数据仓库电子档案,实现人物关系图谱一键查询;开发资助画像,精准掌握个体受助情况与校院两级资助态势;建立学业预警画像,结合住宿、消费、在校轨迹等数据构建动态模型,提供安全稳定辅助预警。
(三)打造协同干预空间,构建长效育人机制
一是技术赋能精准响应,探索开发学生陪伴智能体,通过校园问答、谈心谈话和综合服务,7×24小时响应学生现实需求和情感动态。目前智能体已进入内测阶段,通过与学生画像系统的全面对接,已实现个性化推送定制化教育方案,并精准引导学生预约线下咨询和各类活动。二是分层分类靶向施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联动马院专家开展理论辅导、微课堂;针对校园生活学习问题,遴选辅导员组建学习科研、心理健康等专班;针对成长思想问题,设立思政研究课题邀请团队攻关;针对特殊群体问题,征集辅导员工作案例并开展交流研讨,提升复杂问题处置能力。三是知识沉淀形成长效,构建“研究-实践-迭代”生态,将辅导员共研的解决方案,转化为线上舆论引导路径、网络文化创作理念、谈心谈话指南与实践活动方案;成果整理后上传至学校自主开发的大语言模型知识库,为智能思政提供资料储备。
四、主要成果
上海交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精准感知方面,依托54741234意见反馈平台,近一年累计处理学生意见建议超万件,办结率近100%;水源社区日均访问量近万人次,成为师生了解学生热点和情感的重要抓手,获评2024年中宣部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在内容创作方面,2024年设立20个网络文化精品项目,成功举办第七届交大网络文化节,在全国“一节一推选”活动中获奖总数、一等奖获奖数均位列第一,举办第六季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网络育人影响力持续扩大。在队伍建设方面,涌现出一批懂网、善于用网的先进典型,网络育人实效显著提高。学校官微、官博成功获评2024年“中国大学官微十强”“微博最具影响力校园官微”等称号,3个微信公众号报送的推文,入选2024年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十佳”“优秀”原创内容名单,金雪、陈超两位教师分别于2024年、2025年获评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