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自我 否极泰来:那些年交大名人因病摁下“暂停键”!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按下了生活的“暂停键”
或许会有些寂寥、孤独、惊慌
但是这恰是匆忙时光中的难得停歇
给予岁月片刻的安宁
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去审视和思考自我
以积蓄未来前行的能量
人在“书”途不孤独
日前,“方舱男孩”以“病床为书桌”的照片刷屏,这不仅是心无旁骛读书场景图,其背后亦折射出一种理想、一种向上的力量。当面临枯索漫长的隔离期,或许会恐惧、慌乱,但是这却是难得的静心思考的时刻,是一段与自己相处、向内观望的机会。此刻的思考与行动或许就会深深影响你的未来人生。
人生是逆旅,我亦是行人。交大的杰出校友钱学森、屠岸、汪耕也都因病而暂停学业,最终他们选择化困守的隔离为独立思考成长期。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隔离期”故事,感悟他们的从容、勇者无惧和可贵的人生定力。
因伤寒接触共产主义
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院士
1930年春夏之际,入学交大一年且向来体质不错的钱学森得了伤寒,病情来势汹汹,需要长时间疗养。于是,钱学森急忙向交大办了为期一年的休学手续。休学一年,他暂时抛下学业负担,有了比较充裕的自由读书时间。
钱学森交大毕业照
期间他大量阅读哲学、文艺、工程类图书,其中有许多进步书籍。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科学共产主义;接着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普列汉诺夫的《论艺术》、布哈林的《历史的唯物观》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感到只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才是有道理的,唯心主义等没有道理;经济学也是马克思讲的有道理,而资产阶级那一套经济学理论,则不能自圆其说。
钱学森休学期间所读的部分书目
1930年10月《交通大学上海同学录》附载长假学生名单
后来,他谈起这段经历的感受时说:“既然我是学科学的,那么,对于社会和宇宙的看法,就得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我们科学工作者如果掌握了它,就等于掌握了研究宇宙,人类社会和研究科学的而钥匙,就等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正确的方向。
钱学森的工作照
诗歌、爱情和信仰给了他力量
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
1946年5月,就读于交大管理学院铁路管理系的屠岸(学名蒋璧厚),在临近毕业这一年,年仅22岁风华正茂的他却不幸染上肺结核,需与健康人隔离。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那时肺结核没有特效药,生了等于判了死刑。
屠岸年轻时的照片
对屠岸来说,生活的一切刚刚开始:在交大醉心于外文系主任唐庆诒先生的授课,他发起成立了“南洋诗文社”,与交大同学合办油印诗刊《野火》,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开始尝试写诗,并翻译外国诗歌。就在这一年,与屠岸志同道合、向往奔赴延安的交大同窗好友张志镳,不幸肺病复发去世。更让他不能释怀的是,他最喜欢的英国诗人济慈,也是22岁染上肺结核,才华横溢的他25岁便离开人世。屠岸感到很绝望,他不禁把英年早逝的济慈引为知己,对济慈的命运和诗歌有了一种更深的理解,好像超越了时空在生命和诗情上相遇。
1945年6月8日屠岸就读交大时期的画作
屠岸翻译的《济慈诗选》
这时候,他当时的女友后来的妻子章妙英向他伸出温暖的手,这给屠岸战胜疾病增强了信心。但同时,屠岸觉得信仰也给了他力量。因为他在交大期间一直追求进步,患病前的2月,他经同在交大读书的表弟,已是共产党员的奚祖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隔离期读济慈的诗歌,爱情和信仰成为支持他活下去的力量。最后屠岸恢复了健康,他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年轻时期的屠岸和妻子章妙英合影
由于这场大病,他未能在交大继续学业。离开交大后,他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和文学翻译之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能生机勃勃,世界遂能生机勃勃。
追求各尽所能、坦诚互助的理想社会
电机设计专家汪耕院士
1944年9月,汪耕(原名汪积威)考进迁到重庆办学的交通大学,入读最热门的电机工程系。当时交大实行淘汰制,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几门主课考试频繁,一两门主课不及格就要退学,所以学生大多很用功。出身贫寒的汪耕发奋苦读,成绩优异但是营养很差,身体虚弱。1945年,交大复员上海,复员途中汪耕看到人们的悲惨生活和回到上海当时国民党统治下花天酒地的生活,两种生活人群是如此鲜明而尖刻地存在,使汪耕思想上印下了深刻痕迹。
汪耕在交大求学的照片
汪耕致交通大学校长程孝刚信札
1946年,回到徐汇交大的汪耕肺结核复发。当时国外已发明特效药,但是非普通人能买得起。得了肺结核,打破了汪耕个人一切的幻想,他体会到光凭个人努力有出路的想法是错误的。隔离期间,他阅读了一些肺结核疗养书籍,顽强而又耐心地静卧休养,翻阅了一些鲁迅书籍,对当时的旧社会有了一些认识。同时,彼时的交大作为爱国运动的“民主堡垒”,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进步活动风起云涌。撤退到解放区的同学们也来信告知解放区的真实情况,这对汪耕思想触动很大。
1948年5月4日,建在交大上院、中院南面大草坪上的“民主堡垒”
隔离初期他伤感、孤独,他很快重启自我,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他觉得在旧中国,像他这样仅仅通过个人奋斗和才能立足于世是行不通的,应该追求一个各尽所能、坦诚互助,没有尔虞我诈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未来的专业人员要锻炼好身体,他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工作,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1960年,汪耕与於洁芬的结婚照
暮春三月,万物复苏
疫情将会被勇敢的人们战胜,
有信仰的人生不会迷茫
隔离期后,愿否极泰来
不仅收获知识、记忆
还有精神的丰盈
若有信仰藏于心,未来定不负于君
让我们心怀未来的宇宙星辰
共待春暖花开,云散日出!
资料来源:马德秀主编《钱学森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毛杏云主编《春风桃李:从交通大学走出的文化名人》、钱学森图书馆官方微信、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馆藏、网络
本文图片及内容部分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我们会妥善处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