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助力多元外语人才培养

2023-08-14 13:45:35 邵思源

—国际教育学院邵思源—



编者按: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学校教学督导组推出教学督导听课有感,与广大师生分享在听课观摩中对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我们国际教育学院邵思源老师讲授的《基础英语》课。




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多语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思维能力,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广阔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作为基础课程的语言类课程应如何助力多元外语人才培养?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研组在不断探索和实践。4月18日上午3-4节,校督导组组长王祥兴老师和督导侯艳萍老师一起观摩了国际教育学院邵思源老师的《基础英语IV》课程。

本次邵思源老师的授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平行班学生共30人,分别来自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各多个语种。2019年起,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国际教育学院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诊断,将语言学习者分为挑战班平行班飞跃班三个不同层级。通过科学化的语言分级,针对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化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以及学习方法,采用小班化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并重,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多元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基础英语第四册第三单元Alienation and the Internet。课堂讲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网络异化,主要指人创造和使用的互联网技术逐渐失去了人类工具的本质特征,从而产生过度依赖网络、手机成瘾等网络异化的表现,并重点探讨了异化一词的来源以及该词在不同领域的内涵。第二部分,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网络经历,思考互联网对大学生活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图片描述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网络异化的负面影响以及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个体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网络语言的兴起等。在最后一部分,主要进行了该篇议论文的结构分析以及开篇的词汇、句法、语篇等几个方面的讲解

整个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流畅,教学重点突出。学生虽然都是非英语专业,但表现出非常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表达准确流畅,观点清晰明确,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也不时加入学生热烈的讨论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整体而言,本堂课中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语言技能学习与思维能力培养,专业知识架构与人文素养拓展,以及英语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等几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知识和技能层面:围绕网络及网络异化,促进学生增进以下英语语言素养:一,能够用英语描述自身的网络生存状态;二,能够用英语表达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挑战;三,能够用英语简单表达对网络行为异化如过度依赖网络的观点;四,能用英语简单阐述导致这一现状的成因,并提出科学的可行性方案。


第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层面:教师在授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主题式教学、课堂讨论、游戏、演讲视频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结合本课主题,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主体意识。


第三、态度和价值引领层面:教师注意以文本内容为载体,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网络异化,理性对待网络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形成批判意识和自身的人文价值观,同时引领学生利用互联网培养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素质、高水平多元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势必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持续提升、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学能力和教师素养的稳定提高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都需要终身努力的目标。督导论教栏目希望可以介绍更多更好的课程,为探索出高水平多元外语人才发展的课程教学之路做出更多贡献。



- END -


图文资料来源:邵思源

文案整理:教学督导侯艳萍

上课照片拍摄:教学督导王祥兴

排版:张晗冰

审核:李雪莲



责任编辑:张晗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我们国际教育学院邵思源老师讲授的《基础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