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新闻传播学院举办“马新观进校园”系列讲座。邀请新民晚报时政中心副总监、政法新闻部主任,高级记者沈月明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以“新闻人其实可以很幸福”为主题的线上讲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樊娟做了开场介绍。
沈老师加入媒体行业22年,5次获上海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获第十四届上海长江韬奋奖,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早期的记者经历,分享自己撰写并成功发布的多篇新闻稿件。随后,沈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贵州贫困地区慈善公益活动。沈老师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多名老师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解决了几千名失依儿童的身心问题,并借该案例向同学们阐述了作为一名媒体人的责任——关注社会问题。
时光追溯到十多年前,沈老师与同学们通过多张老照片一同回忆自己初任记者时的情形。在谈及崇明岛的记者经历时,沈老师坦言在担任记者期间虽然所处地区条件艰苦,但仍然自己充满成就感。随后,沈老师又就临港的快速发展感叹道,临港是一座创新、生态、希望之城,并表示作为媒体人,作为记者的任务不仅仅是记录时代,更要推动时代的发展。
2020年正值浦东开放三十周年,沈老师对于记者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他希望在当下新媒体时代,作为一名媒体人,除了报纸以外,应向新媒体靠拢尝试。沈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团队成功采访到棘手人物的经历,并以亲身经历为例向同学们证明了以诚待人才是当下媒体人必须要具备的重要品质。
最后,沈老师表示现在是年轻人的时代,今天的年轻人也是大有可为的一代,他对当下充满新鲜血液的年轻人表现出高度赞誉,并欢迎具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加入媒体人的行列,为中国媒体发展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对沈老师丰富的经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与沈老师互动。有同学向沈老师提出,自己作为校园记者面对被采访者的拒绝应如何面对。沈老师表示作为记者首先应学会的就是接受拒绝,习惯拒绝,并不断尝试接近,最后用记者的诚心打动对方。又有同学向沈老师提出记者生涯对他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沈老师深刻思考后坦言,记者经历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及人生,在生活中能够理性看待一些事情,同时也可以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环境。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通过沈老师的分享,对记者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媒体人的使命和责任有了进一步认识,对自己作为新传人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李艳阳
讲座中“新闻人其实可以很幸福”简简单单几个字,道出了沈月明老师的初心:做新闻本身就能给人带来幸福。或是给采访者带来曙光的幸福;或是见证浦东高楼从12层到超120层的幸福;又或是跟随采访对象进行采稿写稿的幸福。新闻人可以见证历史,打磨高光时刻,亦可以深入民间,为群众发声。讲座虽短,韵味犹长,一点一滴或许都需要在行动中参悟。
高佳宁
沈月明老师将自己做记者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同学们,也深化了大家对新传人的理解。作为新传人,可以发挥新闻舆论力量,帮助贫穷的人。新传人担负着一种责任,需要看到和挖掘社会的更深层次,并且客观地给予报道。新传人更需要一种坚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紧跟时代步伐,适实创新。
吕宇豪
听了沈老师的讲述,由衷地对“新闻传播学”这门学科肃然起敬。他在记者生涯中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群众,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深度报道,由此可以看出新闻带给他的深刻影响。这更坚定了我今后想要成为一名幸福的新闻人的理想信念!
赵婧吟
沈老师的讲述在我心里烙下深深的印痕。一张张报纸记录了一个新闻人的专业与素养。大山里需要关爱的孩子们,一行行文字里映射出我们新闻人应有的担当。新闻人走过大江南北只为记录最真实的人和事。铭记历史、记录当下、展望未来,职责在此,勇往直前。新闻人其实可以很幸福,永远记得关注弱势群体,将他们的冷暖放在心间,帮助他们就是一种幸福。
王若彤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沈老师那些为弱势群体发声的新闻报道:帮助贫困无助的家庭,身患残疾的孩童……这些报道让他们受到了更多的关爱,让社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我意识到,记者可以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黑暗的生活,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新闻人,其实很幸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