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项目 | 2024年上外英语学院-牛津大学哈特福德学院暑期项目回顾

发布时间:2024-09-05 14:53:50

2024年7月14日,英语学院18名本科生由唐一辰老师带队,前往牛津大学哈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项目。

本次暑期项目以“Humanities and British Culture Studies”为主题,旨在通过两周的授课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沟通水平、学科专业知识储备及人文素养等,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卓越国际化人才。项目课程涉及文学、戏剧、艺术、语言学、哲学、社会科学(含人类学)等领域。

微信图片_20240905144404.jpg

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也欣赏独立思考或是集思广益后形成的独特观点。谈论诗歌时,同学们针对同一问题分组形成论点并互动分享;探索哲学时,各组代表不同哲学家的立场展开激烈的辩论;戏剧课上,大家研读《麦克白》等莎剧的节选剧本,并自行设计表演。课程以学术海报(poster presentation)的形式结业,项目安排了两期学术工作坊,从选题、排版布局、整体设计、呈现形式等多方面介绍如何做一份学术海报。在与指导老师的互动与启发中,每位同学都将创意与思辨融入作品,最终实现圆满的展现。


建筑史课上,同学们先在教室里聆听牛津各个学院建筑以及其他历史建筑的背景故事,再走出教室,根据quiz上的提示,穿梭在牛津城里,前往叹息桥、Radcliffe Camera等点位“打卡”,与这些古老的建筑近距离接触,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不一样的“美”。

牛津这座小城是学术的,也是人文的。两步一学院,三步一博物馆,路边常有戏剧节和古典音乐会的海报,还有星罗密布的书店,这些都是牛津繁荣的文化生活的见证。学院门口对面就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往右边走的拐角处就是关于卡夫卡和作家手稿的精品展览,旁边便是牛津出版业的起源Blackwell’s书店……就这样一步一景,将深厚的文化底蕴用黄油色的建筑铺陈开来。

课堂的另一部分则延伸到了教室外,即“游学”之“游”。循着精心设计的路线,同学们三度穿梭在牛津城里,感受城市地标、大学学院与牛津氛围紧密相联。在系统性介绍后,我们得以将理论代入实际,感知国立美术馆、阿什莫尔博物馆的藏品奥秘。

两位RA(Residential Advisor)的陪伴也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牛津大学的文化生活。她们作为本地学生,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文化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为大家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在RA的组织和陪伴下,同学们体验了许多具有英伦特色的文体活动:在punting的过程中,大家乘扁舟悠悠顺流而下,从水上的新奇角度欣赏牛津的美;前往大学公园开展体育活动;在公共休息室观看电影;坐在学院的草坪上享用英式午餐……每天茶歇时分酝酿的交谈,草坪上打曲棍球、棒球挥洒的汗水,还有Movie Night围坐一圈的笑语,印刻下许多难忘瞬间。

心得分享

吴雨凡

让我尤为触动的是Lewis Carroll(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作为这本书的忠实粉丝,我对于这部作品为何充满了如此瑰丽而荒诞的想象一直非常感兴趣。通过这次课程,我得以了解到literature Nonsense(胡话文学)这种文学手法,明白了这种怪诞感背后的讽刺意味。同时,我在牛津的街道中总能窥见些许Lewis Carroll(刘易斯·卡罗尔)的灵感获得点,亲眼目睹和据原著改编影视作品中一模一样的真实街景。对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学习了一些新知识,更是设身处地地重温儿时的热爱。

王雯承

学术海报对于我这个刚刚结束大一生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我在网上学习使用office制作学术海报的方法,提炼自己最满意的一篇论文,将论文背后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用海报的方式展现出来。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场学术海报的展示。牛津的老师和学生前来了解我们的海报内容,并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个过程相当有意思,因为这些参加会议的老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提问不是刁难,反而是在提醒我还有另外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窦陆曈

我不仅深入学习了英国文学、人类学和哲学相关的知识,还在poster presentation中,和教授一对一地交谈,和他们分享我的研究观点,体验到了牛津独特的学术氛围。在莎士比亚戏剧工作坊中,我们还尝试自己设计舞台和表现形式,演出了《麦克白》中三女巫第一次出场的片段。

陈馨诒

英国的多元与包容更渗透在生活里的细节。食堂常设的“VG/V”素食者友好标志,学院门廊悬挂的“敏感友好”,自闭症儿童友好商店,还有英国人常挂嘴边的“Thank you”,体现着当地的人文关怀和与人为善的交往原则。

施喻晗

两位真诚热情的RA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们和我们分享了在牛津大学就读的感受,还有附近的美食、旅游胜地等等,我感受到了跨越国籍的真挚感情。这两周生活里,我突破了自己,也尝试了很多新鲜的事物,这两周会成为我永远珍藏的回忆。

许晟昀

于我而言,感触最深的是我更加明白了英语作为交流媒介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体验世界、和人交流以及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我在暑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英语学习上存在的漏洞和英语运用的不足,它对我日后的学习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沈瑷琪

本次暑期项目不仅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之旅,也是一场难忘的仲夏夜之梦。

虞  霄

参加英国牛津大学哈特福德学院暑期学校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又珍贵的经历。我不仅领略到了牛津深厚的学术底蕴,还体验了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施予欣

牛津哈特福德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各学科的课程,确保我们的知识体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能得到拓展。课程种类多样,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为同学们在不同方面探索了解提供了可能性,打开了通往新知的大门。

颜乐慈

在牛津,有一股“松弛感”。

英格兰的天气阴晴不定,有时忽然下起阵雨,我们早有准备,纷纷掏出雨伞,却看到街上的行人在雨中也说说笑笑地行进,运动的人们跑过,衣服早已被雨水浸湿。

某日从Ashmolean Museum出来,看到阳光下有个女孩坐在博物馆门口看书,她戴着耳机,沉浸在书本的世界中,仿佛她所处的空间只有她一人。

姚春晓

就像老师介绍National Gallery时说画作应该被日常地欣赏一般,自然美景对生活的熏陶是那么必要。天上白云,地上绿树,湖泊反射日光,鸭鹅亲近人类。海鸥在略高于我们的低空清晰地飞翔,鸽群闲庭信步,融进人群。除此之外,牛津的清晨已然满是运动的行人。于是我们不由自主也被如此自然而和谐的氛围感染,开启动力满满的一天!

文案 | 陈馨诒 施喻晗 吴雨凡

图片及心得分享暑期项目学生

编辑 | 高立新

审核 | 陈琦 唐一辰 魏雨萌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4年7月14日,英语学院18名本科生由唐一辰老师带队,前往牛津大学哈特福德学院,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