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英语学院“学习班车”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将廉洁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特邀上外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周子翔老师主讲“金石廉韵”非遗篆刻艺术主题党课。活动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在方寸之间镌刻清廉风骨,为大家带来一堂兼具美学深度与思想厚度的“沉浸式”党课,让党性教育可触可感。

一石一印显诚信:从“实用信物”到“廉意载体”
周老师从篆刻的历史脉络切入,深入剖析印章“实用”与“表现”的双重艺术属性。他阐释道:“印章最初是昭示信用的凭证,功能重在实用;而自元代王冕首创石材刻印后,篆刻升华为文人抒怀言志的艺术载体,方寸之间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通过展示历代廉吏名印、红色革命印章等作品,他揭示篆刻艺术中“印如其人”的核心理念——刀锋走势彰显心性,印文布局隐喻操守,引导大家从“金石廉韵”中体悟“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廉洁观。

一刀一刻砺匠心:从“刀正印正”到“心正人正”
活动现场,周老师以“差生文具多,一刀走天涯”的妙语,强调篆刻艺术“大道至简”的哲学。他现场演示单刀冲刻技法,刀刃游走于青田石上,寥寥数刀便刻出“清风”二字,诠释“删繁就简”的实干精神。“上海作为中国篆刻高地,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恰与党的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理念相通”,他以此类比外语教育工作者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守中国心、拓宽世界观”的使命。随后,老师们亲手体验印稿设计、刀法运用等环节,在“刻”与“磨”的实践中,感悟“刀正则印正、心正则人正”的纪律敬畏。


本次“学习班车”主题党课以“非遗之美”滋养廉洁文化,以“刀刃向内”锤炼党性修养,以“金石信物”筑牢育人初心,引导老师们知行合一,将“言必信、行必果”的印信精神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日常实践。学院将持续探索“文化浸润+纪律教育”融合路径,将廉洁基因植入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全链条,以金石铿锵之声奏响新时代外语教育者的信仰之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