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数字技术传承国粹以虚实结合创新育人 ——我支部“虚实结合的中医脉诊数字化综合实训”课程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时间:2025-09-18 19:43:18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李福凤教授领衔,依托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第四党支部,精心打造的“虚实结合的中医脉诊数字化综合实训”虚拟仿真课程成功入选。这是我支部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强化数字化基层教学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团队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育人引领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响应《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的要求,始终与“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引领工作同向同行。课程团队成员有党员4名,占比80%,团队始终坚持“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原则,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将医德教育、工匠精神、文化自信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其学习内生动力与服务健康中国的责任担当,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与同步提升。

二、紧扣国家需求,打造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样板

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开辟教育数字化的新道路,坚持集成化应用和智能化赋能的原则,引领教育的变革和创新。面对新时代数字化教育的要求,在产教融合、虚实协同教学理念下,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中医诊断学习的数字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该课程深化“新医科”建设,在科研反哺教学的思想指导下,以20余年的中医脉诊数字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脉象模拟设备与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展“项目导向,能力为本”的虚实结合的中医脉象数字化采集与分析教学,以生动、直观的可视化和数字化形式呈现脉象形成原理和数字化分析过程,将抽象的中医脉诊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变静态为动态的效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脉象,突破了传统脉诊教学“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瓶颈,弥补了床边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脉诊数字化探索创新的潜力。

三、深化内涵建设,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新范式

团队始终遵循“能实不虚,以虚补实”原则,融合信息技术和专业实验,充分运用VR和AI技术,推进医工融合,创建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中医实训教学模式。在虚拟环境中,利用脉象模拟装置和虚拟训练平台,进行基础认知和反复强化训练,建立脉象感性认知;在实训操作中,同学间、师生间相互切脉,将虚拟训练获得的感知与真实脉象体验相印证,深化理解;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运用数字化训练成果,解决真实复杂的临床问题,完成从技能到思维、从知识到能力的全面升华。该实训教学模式,以研促教,弥补了传统脉诊实训模式的短板,构建了虚实结合、医工融合的全新教学范式,推动中医实训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的革新,推动中医实践教学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脉诊

  自建设以来,该课程已产生广泛的全国性影响,吸引各兄弟中医院校乃至外参观学习和培训,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课程已接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共享。未来,课程团队将继续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坚强核心,紧跟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步伐,持续深化课程内涵,扩大优质资源共享,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守护人民健康的新时代中医药卓越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郭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海中医药大学 “虚实结合的中医脉诊数字化综合实训”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融数技创新教学,开放共享。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