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一楼序厅嘉宾云集,一场融合非遗国际传播、青少年科创教育与海盐文化传承的盛典拉开序幕。在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光、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任姜永钢、金山区常务副区长邱运理、中盐上海市盐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庆红、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舒静等嘉宾和市民朋友的共同见证下,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揭牌,《扬帆启航 勇于探索——青少年中医药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新书发布,以及海盐生产工艺文物(盐与健康)展同步开幕。
舒静在致辞中强调,作为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领军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不仅培养医者,更培养科学和文化的传承者,《扬帆启航 勇于探索——青少年中医药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一书是学校在青少年中医药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又一里程碑。
“希望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充分发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联动中东欧、中南亚地区的非遗资源,打造跨文化对话的‘新范式’,让‘和而不同’的东方哲学在全球语境中焕发新生。”徐建光在致辞中对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寄予厚望。
强强联合,搭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桥梁
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依托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开展相关工作,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有效保护与广泛传播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的国际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文化色彩。这一举措呼应了国家“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战略要求,也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注入新动能。姜永钢表示,“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将发挥各方优势,协调各自资源,通过‘非遗+媒体’‘文化+科技’的创新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非遗文化传播平台。”
徐建光、姜永钢和舒静为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标志着这个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的国际化平台正式启用。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未来该中心将汇聚学界、业界力量,探索中医非遗数字化传播与国际合作路径。
科创育人,播撒中医药创新火种
在新书发布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冯冰对《扬帆启航 勇于探索——青少年中医药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推介。该书名誉主编为徐建光,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赣为主编之一,内容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意义”“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发展与现状”“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研究课题项目”四部分,可为培养兼具中医药文化自信与科学素养的时代新人提供参考。徐建光与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王卫东为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江高级中学及晶城中学、上海育才中学代表赠书,寄语他们“以科创赋能传统,让中医药走向未来”。
“这本书不是终点,而是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起点。”今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依托联合20余所中小学成立的“中医药未来科学家”馆校育人平台,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科创教育潜能,有效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科学素养提升项目,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接班人的培育贡献力量。
盐与健康,开启研学实践新航程
同期开幕的海盐生产工艺文物(盐与健康)展,以“盐海遗珍”为主题,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指导,上海市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和上海药学会科技传播专委会主办,展示中华海盐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分历史沿革、海盐工艺、盐与健康和盐与中药四大版块,为观众呈现一幅全面生动的盐文化图景。本展览以“展览+研究性学习”“展览+科创教育”为核心,通过“研学课程”“研学路线”实施,构建起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创新的融合平台。
“寻盐记——行走的博物馆”研学课程和研学线路进行现场发布,研学线路六家合作单位代表合影标志着海盐生产工艺文物(盐与健康)展配套研学项目正式启动。研学课程包括“盐水发电小车”“海盐热敷理疗包”“海盐草本足浴包”等,研学线路涉及金山区冈身遗址展示馆、上海市沧海盐田盐文化博物馆、中盐上海(闵行工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煮海熬波新场盐文化馆,织就一张“中医药文化+盐文化”研学实践教育网。
随着徐建光、姜永钢、黄庆红、舒静、冯冰等嘉宾共同剪彩,海盐生产工艺文物(盐与健康)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嘉宾和市民朋友移步参观三楼的海盐生产工艺文物(盐与健康)展,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由此展开。
市民朋友还参加了“海盐热敷理疗包”研学体验课程,由认识海盐热敷的魅力、亲手DIY专属理疗包、现场体验与交流等环节组成。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王女士说:“这种‘展览+研究性学习’模式太有创意了,孩子全程都充满探索热情。”
本次活动注重文教融合,将文化行业与教育事业、中医药文化与科创教育、盐文化与研学教育有效融合,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融入国家传播和现代教育的新路径,不仅搭建起连接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传承与创新的桥梁,更开创了“以文塑教、以教彰文”的实践新范式,助力中医药文化以更立体、更生动的方式走向世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