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位引领,系统施策,构建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思政工作体系

发布时间:2025-08-18 16:59:0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我系以“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为抓手,系统构建“四力”提升工程,全面打造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大思政工作体系,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建联建凝共识,提升支部联建力,筑牢思政引领政治根基

与行业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思政联建共同体”,通过联合开展“党史学习进企业”“红色教育基地共建”等主题党日活动,将党的理论学习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组织党员教师与联建单位共同研讨“双碳目标下的电气行业使命”等议题,引导师生在专业实践中深化对“国之大者”的理解,累计开展联建活动20余场,参与师生超500人次。

在联建机制中突出政治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纳入联建必选内容,建立“联建单位思政资源共享库”,收录红色教育案例、行业先进事迹等素材100余项。通过联建平台培养师生政治素养,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思政铸魂、专业赋能”的协同育人格局,相关经验获校级党建创新案例表彰。

二、教育服务践初心,提升育人服务力,打造思政融合教学体系

实施“一专业一思政品牌”建设计划,组织党员教师牵头开发《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家国情怀》等特色思政课程模块,将智能电网发展、民族电气工业崛起等案例融入专业教学,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编写思政教学案例集3部。开展“党员教师课程思政公开课”活动,带动全系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门门课程有思政、堂堂教学见育人”的良好氛围。

以“进班级、进社区、进中小学”为载体,将思政教育延伸至社会场域:进班级开展“我的电气报国梦”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进社区开展“安全用电+红色故事”宣讲,将专业服务与红色教育结合;进中小学开展“科技报国启蒙课”,通过电气技术发展史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

三、科技赋能强党建,提升创新驱动力,激活思政育人科技动能

组建“党员科研先锋队”,在高电压技术、新能源装备等科研项目中设立“思政责任岗”,要求党员教师在科研团队中带头宣讲科学家精神、传承红色科研传统。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中开展“科技报国”主题研讨,引导师生将个人科研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团队承担的3项省部级项目中融入“双碳战略”等思政元素,相关成果获行业奖项。

举办“科技长征”主题论坛,建设“电气科技思政展厅”,展示我国电气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通过科技赋能党建,将专业前沿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累计开展科技思政活动15场,参与师生800余人次,形成“科研创新+思政育人”的双轮驱动模式。

四、实践育人夯根基,提升协同育人力,拓展思政教育实践场域

深化产教融合,在10余家实习基地设立“思政实践岗”,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完成“企业党建调研”“行业精神学习”等思政任务,党员教师定期赴企业开展“车间里的思政课”,将生产线转化为思政课堂。构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践”全过程思政育人链条,学生实习报告中思政感悟占比达30%,相关做法获省级实践教学成果奖。

联合企业、社区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学生参与“红色电气遗址调研”“老旧小区电力改造志愿服务”等项目,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成立“电气思政实践联盟”,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思政实践课程6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累计超1000小时,形成“校地联动、实践铸魂”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五、工作成效与未来计划

通过系统推进“四力”提升工程,我系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师生政治素养显著提升,党员教师获省级思政教学奖项5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丰硕,建成校级以上思政示范课程15门;实践育人影响扩大,学生参与思政实践活动覆盖率达100%,相关工作获教育部思政工作专项调研肯定。

下一步,我系将持续深化大思政工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思政+数字化”转型,开发虚拟仿真思政实践平台;拓展“一带一路”电气思政资源,讲好中国电气故事;强化思政工作评价体系建设,形成可量化、可推广的思政育人范式,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电气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黄其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系以“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为抓手,系统构建“四力”提升工程。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