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时节,阳光镀亮了川西高原。在中央红军长征入川90周年之际,学院14名师生跨越千山万水,在川西高原以“铭记长征精神 赓续红色薪火”为名,开展了一场别“邮”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在革命旧址触摸信仰,在劳模访谈中感悟传承,让红色基因与邮政初心在高原的呼吸中交织共鸣。
旧址前的铮铮誓言
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回响,每一处都有精神的密码。现代物流学院党总支书记张红带领师生,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进胜利曙光纪念碑(班佑烈士纪念碑)、巴西会议遗址和周恩来旧居。

在牙弄村周恩来旧居斑驳的院落里,历史触手可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新魁指着一盏锈迹斑斑的煤油灯,声音穿透九十载时空:“1935年9月,巴西会议就在这样的灯光下召开。面对分裂危机,党中央力挽狂澜,这盏灯照见的是信仰的力量!”

旧居前气氛庄严,话语铿锵。张红带领师生面对鲜红党旗,高举右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铮铮誓言与长征足迹交织,将忠诚担当的基因注入年轻一代的心田。

邮包里的红色基因
在阿西镇牙弄村的草甸上,邮政劳模哈弄夺机与师生们围坐成圈。阳光洒在磨亮的绿邮包带上,一老一新的对话,将红色薪火的传承娓娓道来。

哈弄夺机讲述着父亲雪夜送邮的故事:为将一封家书送到牧民手中,阿爸将邮包揣在怀里焐热,跋涉三十里山路,后颈汗凝白霜,邮包却暖得像团火。他说:“邮件比命金贵!”这句朴素的承诺,成为他18年坚守高原邮路的信念。
“今年,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儿也光荣加入到中国邮政。今后的日子,我们将并肩奋斗,共同奔赴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说话间,这位父亲的眼里浸满骄傲和幸福。
阳光漫过草甸,将绿邮包带镀上蜜色的光。石邮师生们好像看见了,看见了那抹绿,是阿爸掌心焐热的火种,是他茧里藏着的温度,是女儿眼里跃动的传承,在风里、岁月里,共燃成一片生生不息的晴朗。
草甸上的党建密码
在绿毯般的草甸上,一场特别的组织生活正温情上演。全国劳模哈弄夺机盘腿而坐,晒红的脸庞映着阳光:“‘双十一’邮件堆成山?党员先锋队就是破冰船!”他描述着党员们如何亮明身份冲锋在前,分拣、运输、投递环环相扣,熬红的眼睛见证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承诺。
“您看,”张红抓起一把草甸黑土,“业务要像草根铺展,往广里延;党建则如地下清泉,往深里渗。”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比喻,引来阵阵掌声。
快递运营管理专业2024级学生孙嘉翌在日记中写道:“哈弄老师的邮包,是长征精神的‘活化石’;我们操控的无人机,是新时代的‘邮路翅膀’。红色薪火从未熄灭,它在科技与坚守的交响中,化作草原上永不落的星光。”

从红色遗址到高原邮所,从劳模故事到学子誓言,这场融合“红色教育+劳动实践”的主题党日,已然让新时代“邮政人”的足印深深烙在这片滋养过红军精神的红色沃土之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