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党总支的领导下,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系学生党支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2025年9月28日组织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研学之旅。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潘士斌,在邸晓亮、王亚超两位教师党员的协同下,带领支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行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追寻“赶考”足迹,体悟“两个务必”的时代强音。

一、支部引领,誓言铿锵筑牢信仰根基
清晨的西柏坡,松柏苍翠,红旗招展。在庄严肃穆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核心作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潘士斌同志的领誓下,师生党员面对鲜红党旗,举起右拳,郑重宣誓。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在革命圣地回响时,每一位参与者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灵魂洗礼。活动伊始,支部就以庄严的仪式感,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深植于青年学子心田,彰显了党支部在思想铸魂上的核心力量。

二、学思践悟,历史课堂激活红色基因
理论学习是党支部建设的生命线。宣誓仪式结束后,支部特别邀请王亚超老师在西柏坡纪念馆现场讲授专题微课。王老师立足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坐标,结合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走向执政的伟大转折,深入阐释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引导同学们思考:“赶考”精神对当代青年,特别是肩负科技强国使命的电气学子有何启示?支部组织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有效将党史学习教育从书本延伸至历史现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想共鸣。

三、组织赋能,旧址寻访感悟奋斗初心
为深化学习实效,支部科学规划路线,组织师生分组进行沉浸式寻访。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邸晓亮老师依托丰富史料,生动讲述“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在毛泽东同志旧居,潘士斌老师则带领大家驻足于简朴的院落和房间,深情回顾老一辈革命家“一盏油灯照亮新中国”的艰苦岁月。透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还原场景,新中国诞生的宏伟画卷在师生眼前徐徐展开。支部周密部署的寻访过程,使理论学习具象化、感性化,有效提升了研学教育的深度与温度。


四、实践担当,志愿服务赓续革命薪火
研学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活动的尾声,支部将思想引领转化为行动自觉,组织全体学员开展义务清扫革命旧址的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怀着对革命圣地的崇敬,主动清扫道路、擦拭展牌、拾捡垃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位入党积极分子感慨道:“亲手维护这片诞生新中国的土地,比任何说教都更能体会‘两个务必’的份量。作为一名未来的工程师,我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学习和未来的科研攻关中。”这次由支部发起的劳动实践,是党性锻炼的延伸课堂,有力彰显了支部的组织力和行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服务奉献中焕发时代光芒。


本次西柏坡红色研学活动,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始终扮演着坚强的领导核心角色。支部精心谋划、严密组织、全程引领,确保了活动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成效显著。西柏坡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电气与电子工程系青年学子的前行之路。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牢记西柏坡的谆谆教诲,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伟业之中,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求学,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