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服务社会践初心

2025-05-19 16:17:18 王军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在2024年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河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发挥教育、人才、专业优势,深刻认识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国家发展大局,一头连着乡村民生福祉。聚焦“‘一融双高’促发展,‘艺心向党’谱新篇”建设思路,践行“一室五窗四驱动”党建模式,围绕“乡村振兴”,以“艺术+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用艺术手段参与乡村建设,助力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自觉承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乡村发展“上台阶”

深入调研,设计村标焕新乡村。根据平山县织纺沟村的需求和现状,充分发挥广告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势,组成师生团队为织纺沟村量身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村标,用设计的力量助力乡村文化的复兴与传播。经过设计团队多轮头脑风暴,确定村标的整体风格与主题,反复修改打磨后完成,设计的村标既富有艺术感,又准确传达表现村子的独特魅力,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精心打造,助力合作品牌形象提升。通过一系列创意包装和商标设计,让织纺沟村合作社的粉条、寿桃、苹果等特色产品迎来“颜值革命”,极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成功助力乡村产业品牌化升级,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织纺沟村积累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设计力量,合作社的粉条、寿桃、苹果等产品虽品质上乘,却在市场上默默无闻。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主动作为,与驻村第一书记(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党总支委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合作社负责人细致交流,亲自到田间地头感受寿桃的种植与管理,全程参与粉条的制作,挖掘当地文化元素,分析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围绕粉条、寿桃等产品特性,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乡村文化相融合。在包装设计方面,为粉条设计了简洁又富有质感的包装,采用手绘风格展现粉条制作场景,同时融入传统元素,突出手工制作的特色;为寿桃设计了喜庆且富有文化韵味的礼盒,包装上的图案描绘节庆活动的场景,传递出美好祝福。在商标设计环节巧妙地将乡村特色元素与产品属性结合,打造出辨识度极高的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合作社的特色产品。新包装和商标的推出,让合作社的粉条、寿桃等产品在市场上大放异彩。2024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的驻村工作队积极跑办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销售粉条1万余斤、寿桃8万余斤,苹果1万余斤,创收40余万,村集体、脱贫户分红15万,极大地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激发了脱贫群众的致富热情。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成为了织纺沟村的一张张亮丽名片,提升了织纺沟村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1

2图1 助力农产品销售

                                                   助力农产品销售

二、增强文化赋能,提振和美乡村“精气神”

以文化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依托音乐、绘画、设计等专业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作用,培育由师生共同组成的文艺表演团队,以“党建引领绘蓝图·乡村振兴展新颜”为主题开展“文艺进乡村”、美育浸润行动等活动,编创优秀传统情境艺术作品和乡村舞台演出等节目,为当地群众送上精美的文化大餐,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小山村带来了活力。注重强化新时代主流文化引领,建立乡村文化实践基地,开展广场舞比赛,组建“文艺轻骑兵”,深入乡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组织教师为村民赠送书画作品和春联,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引导教育群众、移风易俗、淳化民风。

图2 师生表演

                                                    师生表演

开展艺术创作,为乡村打造文化新貌。艺术是文化的生动表达,艺术系师生将画笔和镜头对准织纺沟村,用艺术创作展现乡村之美,深入乡村写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织纺沟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生活变迁的绘画、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校园内展览,还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提升了织纺沟村的知名度。同时,师生们以织纺沟村合作社发展历程为乡村振兴调研基础,积极参与“挑战杯”红色专项竞赛,完成调研报告及调研视频,全面了解了织纺沟村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书画创作

                                                                                                                               书画创作

三、建设和美环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画笔为媒,装点乡村颜值。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通过理论宣讲,组织师生精心绘制文化墙,为群众描绘了一幅幅凝聚人心、创造美好生活的蓝图,使原本单调、空白的墙壁变得色彩斑斓,不仅增添了艺术气息,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在潜移默化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文化墙作为文化传播的窗口,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织纺沟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使村民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绘制文化墙

                                                   绘制文化墙

绘制村民活动广场舞台背景墙

                                           绘制村民活动广场舞台背景墙

图6 绘制村民活动广场舞台背景墙的师生与村民合影

                                       绘制村民活动广场舞台背景墙的师生与村民合影

多措并举,助力人居环境提升。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因地制宜为织纺沟村制定人居环境提升设计方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乡村文化和民俗,全方位清理村内主干道、村庄道路两侧积存的垃圾、生活废弃物,配合村委会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家中院外为老人讲解“智慧助老”软件的使用,对留守儿童开展了防溺水宣传和美术绘画、音乐欣赏的美育教育。每年采购向日葵、玫瑰、月季等花的种子,组织村民种植在进村主干道两侧及房前屋后,同时动员村民利用“空心院”种植经济作物等,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讲解智慧助老

                                           讲解智慧助老                                                                                                                

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与对口帮扶村的紧密合作,不仅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为艺术设计系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会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通过组织师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艺术设计系教工党支部将继续稳步推进“一室五窗四驱动”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在观察中坚定自我、在思考中增长才干、在奋进中实现价值。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乡村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艺术+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用艺术手段参与乡村建设,助力发展乡村经济、传承乡村文化,改善乡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