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党建领航、红心铸魂”品牌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力量之源,是新征程激励我们奋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核心,积极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路径,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之路,在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与地方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汕尾作为全域革命老区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先烈前辈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517处红色革命遗址记录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铸魂育人时代使命的重要着力点。近来年,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致力于打造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打造宣讲“红专”力量
学院党支部将红色故事宣讲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一环,成立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故事宣讲团,精心挑选政治素养高、表达能力强的党员教师和学生骨干加入宣讲团,由党支部书记挂帅指导,为宣讲团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提升宣讲团的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党支部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开展专题研究,深入解读海陆丰红色历史,邀请资深讲师为成员们指导宣讲技巧与经验。同时,开展内部研讨交流活动,宣讲团成员围绕红色故事素材,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打磨宣讲内容,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确保宣讲内容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党支部还积极为宣讲团拓展宣讲渠道,主动与汕尾城区、红海湾等地的中小学校、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联系,为宣讲活动搭建广阔平台,让红色故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二)挖掘资源,打造赋能教育品牌
立足地方教育需求,学院党支部深入挖掘海陆丰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教师精心整理了“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革命英雄张威、林铁史、李劳工,巾帼英雄谢慧、 赖月婵、“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等一系列英雄事迹,以及海陆丰农民“粉枪队”的斗争等感人故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故事库。
以红色故事库为依托,学院党支部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进中小学校园活动。宣讲团成员立足于服务校内师生,并深入汕尾各中小学校,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红色故事,让广大师生和群众深刻感受海陆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三)融合发展,推动党建业务互促
学院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了广东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海陆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人文科社普通及基地—海陆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党员教师围绕海陆丰红色文化开展研究,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编写相关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虚拟仿真、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故事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故事的收集、整理和宣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实践育人,助力地方文化振兴
学院党支部积极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红色故事宣讲为载体,助力地方文化振兴。深入海丰红宫红场、新山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讲述红色故事,为群众送去红色文化盛宴,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
积极参与 “百千万工程”,与地方政府、学校等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弘扬活动。通过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文化研学、红色文化研讨等活动,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工作成效
(一)获得组织认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2023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4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广东行”专项行动建设单位。作品《红色资源"四级联动""八全融入"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三等奖,入选广东省30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同时获广东省政研会年度成果;党建创新作品《党建引领“四级联动”“八全融入”红色基因永传承》《“四点发力”“四育并举”——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实践》在汕尾市直机关工委党建引领工作创新大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参加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党建引领工作创新大赛总决赛,荣获“党建创新”组三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党支部工作的肯定,也为其他党组织提供了示范,引领更多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二)打造教育品牌,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进中小学校园活动,累计开展校内外宣讲20余场次,覆盖师生和群众5000余人次。生动的宣讲让广大师生和群众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有效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教育服务品牌。《光明日报》作了《念好十字诀,让百年党史浸润大学生心灵》的报道,《中国教育报》对"月末红色广场"党史育人创新实践进行专题报道,有关工作经验获得广泛关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