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辅导员心语——2016级辅导员申羽飞

发布时间:2020-11-19 13:25:11

最近在读宋史,《大宋宣和遗事》中有这样一句:“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明之时多。”

多难固邦国,殷忧启圣明。到如今,这片广博土地已经历了五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战乱、饥饿、瘟疫、洪水、地震……然而这里的人们从未被打倒,顽强坚韧的中华民族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在坚信阴雨晦冥终将过去的同时,我还想谈谈别的。


家国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家国”意识。

罗素曾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在我看来,这些东西是舍小家、为大家,是众志成城,是奉献牺牲,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家国同胞受灾之时,每个人都无法,也不应该独善其身。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武汉封城,源源不断的医疗队和抗疫物资逆行而上,“散装江苏”更是成了好玩儿又暖心的词。中国受灾,世界各地的华侨捐款捐物,心系祖国,与我们共同抵御这场灾难。

疫情之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几千年的优秀品质,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靠的是你们。


善意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世界卫生组织发过这样一则推特:“We must remember that these are people, not numbers.”我们必须铭记,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

北野武说:“灾难并不是死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我从中读出的,是沉甸甸的哀痛,是对生命的敬畏。

我曾见过很多人以各种方式传递着自己所能发出的最大温暖:冲在疫情一线的各行各业的人、社区村里的志愿者、微博求助信息的转发者、帮拾荒老人仔细戴好口罩的小男孩儿、为医务人员提供爱心咖啡的咖啡师们、隔空点餐的网友们……每个人所能做到的不多,但倘若每个人都做一些,加起来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心怀善意,不光是对人,还是对地球上的一切生灵——拒绝野味,抵制象牙,制止伤害流浪动物的行为,爱惜花草树木……

总之,你要相信善意的力量。


是非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当初传播学课上老师给我们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

“人一旦到了群体之中,智力就会自动下降,为了获得所谓的认同,愿意抛弃是非观念,用智商去换那份让人感到安全的归属感。”

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敏感而热忱,渴望参与,渴望同伴的认同和归属,一旦主动或被动地划分到某个群体之后,很容易变得极端、冲动、狂热和轻信,稍具感染性、煽动性的语言,都可能对行为产生者消极的作用。想一想,疫情期间,有多少谣言反转?试问:你们有不假思索地去相信谣言吗?是否会有意或无意地用指尖去传播?

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事,在不了解来龙去脉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发声,冷静一下,多思索,多求证,在兼听各家之言后,我想无论最后你做出什么样的结论,应该都不会离真相太远。


勇气

——仁者之勇,雷霆不移

“心底会有一些恐惧或是担心,但穿上那个衣服,就没有担心了。”24岁的朱庭萱这样说,“因为是医务人员,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想,无数和她一样明知前路艰险却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就是苏轼所说的“仁者之勇”吧。

这种勇,我希望你们都有。


自律

——自律给我自由

“假期”期间,熬夜玩儿手机了吗?通宵打游戏了吗?一觉睡到中午了吗?论文怎么样了?上一次认认真真读一本书是在什么时候?躺在收藏夹的各种“码了再看”们发的芽有茁壮成长吗?各种打卡计划完成了吗?多久没有锻炼了?……

当疫情过去,有人问起你假期期间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你的答案是什么?

每个领域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绝对的自律。能控制住自己倦惰思想的人,才能把控自己的未来。

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缩短玩儿手机的时间,早一小时睡觉、早一小时起床,给自己制定好每天的跑步任务,开始读书,学一门技能,或是坚持做其他让你觉得对提升自己有帮助的事。

一段时间过后,你将收获一个无比强大且自由的自己。

毕竟,正当勃发的你们,无论如何都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聪明的头脑,还有不可征服的精神。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这里的人们从未被打倒,顽强坚韧的中华民族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