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量23】教工第二党支部与政治学研究室联合举办教学与学术活动

2021-01-18 18:54:13

20201030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与政治学研究室联合举办教学研讨会与学术沙龙活动。

在教学研讨会上,邓宏琴老师对本学期自己承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门课进行说课。邓宏琴老师认为这门课非常重要。要想讲好这门课,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因此该课程将不断为学生推荐这个领域的经典研究文献。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将重大历史事件予以更详细的介绍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随后,陈晓燕老师对自己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进行说课。陈晓燕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授课思路,首先选择比较合适的教材,其次要把课程的逻辑清楚地梳理给学生。在授课内容方面,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因此课堂上要适当加以取舍,突出重点。与会人员对两位老师的分享内容进行了讨论,对如何上好这两门课提出了若干建议供其参考。

在学术沙龙环节,郭正阳与李蓉蓉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学术成果《中西方知识分子政治角色扮演的异同》与《重新认识政治态度》。前文在考察“知识分子”概念的缘起与西方知识分子群体产生的时代背景后,着重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与时代条件,通过两个群体的比较,剖析两个群体扮演政治角色方面的异同。李蓉蓉教授的论文则在详尽梳理西方近百年对于政治态度的研究成果后,认为西方学界主要围绕政治态度的内涵、成分、测量等五个方面展开研究,成果丰富的同时也存在陷入“工具化”、“微观化”等问题,导致难以形成有力的研究范式。论文主张应当在清晰界定政治态度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探究政治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制度缘由与体系根源,进而发现政治态度的深层机理。

与会老师在对两篇论文讨论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关于郭正阳老师的论文,大家普遍认为这一主题的研究价值很大,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梳理与比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论文选取的政治角色这个角度是比较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有的老师建议可以继续充实相关部分的文献资料,有的老师则建议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关于李蓉蓉教授的论文,大家认为这篇论文非常扎实,内容丰富,对西方学界对政治态度研究的现状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为推进政治态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很大。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与政治学研究室联合举办教学研讨会与学术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