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功开展“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主题交流活动,为校地合作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后,由绿色无机材料创新团队第二党支部组成的红耕计划-红色精神赋能乡村发展宣讲团充分发挥其党支部作为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的科研优势,在旬阳市岩湾村开启了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绿色技术赋能篇”,首先团队成员向村民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讲解,随后前往田地进行实操展示。
一、钾肥增效,增产增收促循环
团队依托材料学科优势,结合旬阳高温高湿的气候与土壤特性,针对性推广水溶性钾肥水热制备技术,确保钾肥在复杂环境下具有稳定性。该技术可实现作物增产15%-20%,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推动当地乡村钾肥绿色可循环发展,助力农业增产与集体增收。

二、秸秆变宝,低碳转型助“双碳”
团队推广的秸秆回收制作纤维素基润滑油技术可减少石油基润滑剂使用量30%,使资源达到100%综合利用;同时还设立废弃木质原材料回收站点,推动农业增产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为旬阳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这不仅是两项具体技术,更是一套立足当地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的“绿色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从提升基础农业生产效率(钾肥技术),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绿色升级(秸秆技术),团队以科技为引擎,精准发力,为解决岩湾村兰明书记此前提出的“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不足、集体经济薄弱”等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技路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