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十五是继春节之后,年节里最受关注的日子。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正月十五已经受到重视,而后,西汉司马迁在创建《太初历》,就把正月十五列为重大节日,到汉文帝时期,才被正式命名为“元宵节”。
汉明帝倡导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因此令天下百姓于元宵夜家家挂花灯,演变成了十分有趣的活动——赏花灯。
于是,元宵赏灯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甚至到了2000多年后的今天,民间依旧流传着“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
元宵节作为农历新年中的第一个满月,所以就被命名为“初望”,寄托了人们无数美好的期待。
天上的月亮皎洁圆满,象征了人间的美满和团圆。而人们为了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会在“初望”这一天,食用一种和圆月相似的食物——汤圆,亦或是元宵。
按照地方传统,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汤圆和元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制作方法:汤圆是“包”出来的,表皮光滑黏糯。元宵是“滚”出来的,表皮干燥松软。2、馅料选择:汤圆的馅偏软,咸甜荤素选择众多。元宵的馅偏硬,一般单一甜口为主。3、烹饪习惯:汤圆多是煮着吃,也有炒着吃的。元宵多是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4、储藏方式:汤圆可以冷冻起来,所以保质期比较长。元宵冷冻容易开裂,所以保质期比较短。5、尽管元宵和汤圆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耍龙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传说,在黄帝时期,有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由人扮演龙头鸟身的形象,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
舞狮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年前,欧阳修就用短短的一首诗,写尽了元宵的热闹与美好:大词人辛弃疾一首《青玉案·元夕》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当时绚丽多彩的元夜盛况。而在灯火相传之下,如今的元宵节,也已然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团圆日。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一代代诗人将笔墨化作花灯和焰火,用诗词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元宵夜。值此元宵佳节,运营党支部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心想事成,阖家欢乐,千里婵娟,团团圆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