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科研不“打烊” 种质创新守护“花样江苏”

2025-08-28 13:28:58 朱旭东

盛夏时节,当大多数师生享受暑假模式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却迎来了一年中繁忙的科研攻坚期。8月14日,记者在该校科技园内看到,朱旭东教授正带领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师生们,顶着高温酷暑与台风季的双重考验,开展着一场守护种质资源、培育花卉新品种的“科技会战”。

与极端天气赛跑的“资源保卫战”

走进学院的实验基地,科研团队正对两千余份特色花卉种质资源进行特殊护理。“台风季的排水防涝、持续高温下的精准灌溉,直接关系到育种材料的存活。”朱旭东教授介绍,团队管理的鸢尾、朱顶红、百子莲等种质资源中,不乏濒危品种和杂交新品,仅鸢尾种质的收集量就位居全国前列。在40℃的温室里,研究生们正为种质进行梯度温度处理,通过人工模拟极端气候筛选抗逆性强的个体。

8-27-2

实验室里,一场“花色革命”正在酝酿。针对我国本土鸢尾仅有蓝、白两色的局限,团队运用远缘杂交和基因编辑技术加速遗传变异,目前已获得部分新种质。“我们不仅要替代进口的常绿鸢尾品种,更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色系’。”朱教授展示的育种计划显示,团队已成功选育30至50个新品种,其中耐水湿和低温的鸢尾已解决江南冬季河道绿化难题。

跨校联培激活科研“共生效应

来自阜阳师范大学的联培研究生郑旭东正在为健康的月季花瓣接种灰霉菌。这个暑假,他要在200个月季品种中筛选出抗病品种,鉴定其抗病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找到关键基因后,未来可减少30%的农药使用。”

他的同伴成书月则建立了39个月季品种的“耐热档案”,为南方城市高架月季景观的选育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学院开放的科研平台吸引了多所高校团队前来合作,共享价值数千万的分子育种设备。

“全链条”创新加快产业化应用

在组培实验室,科研助理阚雪晴正对百子莲优株种子进行无菌培养。“从田间观测到组培快繁,我们构建了从种质保护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据悉,该中心近年来已向江苏多地推广自主花卉品种,其中抗病月季在苏州高架绿化中表现优异,花期较传统品种延长20天。

8-27-1

这个暑假,团队还有更宏大的目标——完成国家林草局委托的《华东特色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目录》编撰。正如朱教授所言:“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的工作就是为未来留存更多可能性。”在师生们汗湿的实验服背后,一个“花样江苏”的生态蓝图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金立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却迎来了一年中繁忙的科研攻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