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清风行动”:理论宣讲进基层 筑牢基层廉洁防线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履行服务社会使命,精心打造“清风行动”理论宣讲品牌。学院教师发挥专业优势,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一线,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服务基层治理、护航乡村振兴、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津门大地落地生根。
党建联建搭平台,理论实践深融合
7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与宁河区苗庄镇政府机关党总支签署党建联建协议,标志着双方深度合作正式启动。协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为原则,旨在融合高校理论优势与基层实践经验,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品牌。双方将在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用、人才共育、服务共做五个维度深化合作,建立学期联席会议制度与干部互派交流机制,为服务地方发展和高校实践育人提供“双轮驱动”新动能。

签约仪式后,学院教师田甜为苗庄镇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筑牢作风基石 激荡清风正气》。她紧扣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剖析和情景互动,系统阐释了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实践路径。田甜强调,新时代党员干部须时刻绷紧纪律“红线”,用好群众满意“标尺”,将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讲座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特别是对“四风”问题新表现及整治措施的深入解读,引发在场干部共鸣。大家表示,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提升效能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深耕宣讲强担当,清风正气润津门
“清风行动”宣讲团,特别是青年教师们,积极深入社区、乡村、机关、企业,足迹遍布南开、河东、河北、北辰、汉沽等多个区域,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论精髓精准传递至基层末梢。

田甜以其深入浅出、贴近实际的风格广受好评。在河北区劳动仲裁所,她结合历史资料与仲裁工作风险点,深刻剖析党中央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大变局”的决心,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在南开区鲁能公馆党群服务中心,她巧妙将纪律要求融入“美丽社区建设”“喜迎上合”等热点话题,讲座气氛热烈,使严肃纪律变得可感可触。

付萌萌将课堂设在新市镇与居民楼院。在北辰区天穆镇闫街村,她结合“文明天津”建设,为新农村和谐社区注入清风正气。在河东区鲁山街丹荔园社区,她聚焦社区“微腐败”风险点,为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堤坝。
王晓航、朱文秀等教师则深入企业车间(渤化化工进出口公司党总支)和社区(北辰区碧樾园社区),运用丰富案例和深刻分析,讲深讲透中央八项规定核心要义,引导党员群众深刻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初心如磐担使命,服务社会树形象
讲清讲透党的政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学院全体教师心怀强烈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时刻准备为全市各领域提供高质量党课服务。田甜等教师的出色表现,正是学院队伍整体风貌的缩影。他们精心筹备每一场宣讲,主旨精准、案例生动、讲解专业热情,赢得了基层党员广泛赞誉,生动展现了学院以党建引领、以专业服务地方的良好形象。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耕理论沃土,紧跟时代步伐,用心用情讲好基层党课,深化党建联建内涵,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学院将以“清风行动”为契机,为营造津门基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澎湃的智慧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