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政治经济学学科党支部与经济学系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这次活动是在“腾讯会议”上开展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经济理论的学习与应用、论文写作、专业学习与就业等。为了保证这次活动取得实效,支部书记刘明明教授事先向经济学系各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征集了“问题”,并提前发给老师们思考。
关于经济理论的学习与应用问题,政经学科带头人石晶莹教授结合理论经济学学科特点,以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中美贸易战为例做了具体说明。她认为,作为一名在校的研究生,只有打牢理论基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冯杨老师从“道”与“术”的辩证关系出发,认为教学培养方案更应该把夯实学生的理论素养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中之重。冯老师还根据联合国经合组织划分的“知识”的四种类型即:Know-what(事实知识)、Know-why(原理知识)、Know-how(技能知识)和Know-who(人际知识),对同学们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点评。夏华老师认为,理论经济学研究生读经典是必修课,必须端正理论学习的态度,切勿这山望着那山高,舍本逐末。
针对学生们提出的“学术性研究生过于强调研究能力,但大多数人就业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企业和单位”这一问题。刘明明教授告诫同学们,应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不要把专业学习与就业对立起来。谭庆刚老师认为,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同学们应该从自身出发,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石晶莹老师指出,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不景气,今年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形势也会好起来。
对于“如何提高论文写作能力”的问题,黑广菊老师认为,应将科研论文选题与自己的兴趣、知识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充分激发科研的兴趣和动力。杨善奇老师从如何运用研究方法和提高写作技巧方面为同学们传授了科研经验。王庆芳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强调研究生三年时光短暂,鼓励同学们找准方向,做好规划,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处考那些没有含金量的证书,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代表李宇键和张欣桐同学,充分肯定了经济学系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体系,并分享了他们自己三年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体会。他们说,三年的研究生时光,无论是对自己思想境界的提升,还是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们还为学弟学妹们传授了毕业论文的撰写技巧及进度安排、求职简历的投递、笔试面试的准备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李素梅院长和马国旺副院长高度重视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需。马国旺副院长认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用“教学、科研、就业”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他说,同学们纠结于找工作和毕业论文,主要是没有规划好。他鼓励同学们要有定位,毕业论文要早准备、早开题、早动手,这也是经济学系的传统。他从经济理论学习、论文写作、学科专业素养等三个方面为同学们作了具体指导。李素梅院长对于这次师生支部携手共建的活动形式、特别是敢于面对真问题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师生之间是鱼水关系,我们一起来共同面对问题。同学们要怀有感恩之心,对自己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要特别笃定,要热爱自己所选的专业,相信自己所选的专业是最好的。面对现实,要认认真真地做好规划,脚踏实地去学习、探求。大学不是制造产品的工厂,而是培养完整人的地方。要珍惜在校园的学习机会,时光飞逝,离开学校以后就很难再有这样的学习氛围了。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理解人与专业、就业的关系。人是创造专业和市场的,而不是专业、市场来创造人的。不要一味地去迎合市场,以致丢掉了自己的专业、迷失了自我。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充分交流,学生们的疑虑和困惑消除了。他们对老师们的解答当场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政治经济学学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创新了党建育人载体,将在“共建”中进一步拓展育人新平台。
(撰稿:杨善奇)
微信图片_20200621181347.jp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