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天城大红研院“情系海河之北”项目荣获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发布时间:2025-03-04 13:48:50

 近日,2024年度天津市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天津城建大学红色文化遗产研究院“情系海河之北”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微信图片_20250304125000

据悉,在2024年度天津市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经自愿申报、择优推荐、专家评定,择优推选出50名优秀志愿者、50个优秀志愿服务团队、3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个优秀志愿服务社区、30名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20个优秀志愿服务岗(站),共200个先进典型。

“情系海河之北”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是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师生党支部发挥学校红研院优势特色,将“红色自觉”实践育人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成果。2019年以来,该项目组织200余名建筑学、测量等专业师生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天津全境16个区,对500处红色文化遗址、建筑开展普查测绘志愿服务工作。包括拍照(无人机航拍顶视图、本体碑文局部细节图)、打点绘制(保护范围、建控地带)和测量本体边界、不可移动文物的三维激光扫描和测绘工作。项目曾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天津赛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创意组铜奖等荣誉。

工作照1

“情系海河之北”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团队对新发现文物和红色遗址线索(200余处)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整理。同时联动党史和文物部门,利用寒暑假假期组织200多师生普查复查49处红色文化遗址,建立包括河北区在内的480处天津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该项目累计组织开展1000余人次,一万余小时的志愿服务,完成10万字的项目报告,内容涵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阐释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大思政等,项目成果被《人民日报》(以“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为题在政治版刊发、相关内参获中央领导批示)《中国国防报》等媒体报道百余次,对促进天津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助力天津红色文化推广宣传,北洋法政学堂、觉悟社等红色文化遗址在天津城建城大学革命丰碑展馆红色思政教育基地展示,建筑实体模型和数字化模型与革命历史相结合,累计接待10万人次参观,红色文化资源惠及高校思政课程。该展馆还获批天津市干部教育培训市级现场教学点、市科普基地等市级基地五项。团队建立了包括河北区在内的480处天津市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开创系统挖掘研究保护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先河。项目形成的咨政报告多次被党政部门采纳,如《天津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材料的审核说明和建议》研究报告被天津市文物局采纳,应用于天津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传播。2021年,项目团队协助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海河传媒中心做好《小楼春秋·红色记忆》30集大型纪录片相关工作。

工作照2


下一步,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领导下,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师生党支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参加教育部“强国行”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红色城脉”党建联建工程,组织广大师生党员更广泛深入红色资源保护志愿服务,在保护实践中用科技赋能红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为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发展志愿事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车丁
组织200余名建筑学、测量等专业师生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天津全境16个区,对500处红色文化遗址、建筑开展普查测绘志愿服务
以党建引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关键问题交叉研究为核心任务,推动“红色城脉”共建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