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同济大学回应新时代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对照学生社区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行为规范养成等育人功能内涵的丰富和拓展,以社区思政工作新理念为指导,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空间改革的“同济模式”。探索形成学生社区空间功能体系的“标准范式”,构造学生社区思政工作“场域”。形成辅导员与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工作法则,完善学生社区管理及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行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打造“个体环绕式”社区思政微体系。
(一)探索形成学生社区空间功能体系的“标准范式”,构造学生社区思政工作“场域”。
为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呈现的多元需求,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将学生社区空间功能延展为“9+1”项功能。“9”即党团活动室、浴室、洗衣房、爱心屋、自助式厨房、自习室、健身房、宣泄室、传统文化工作室,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需要,在社区全方位配齐完善宿舍软硬件设施,实现丰富多样的社区功能。“1”即驻楼导师工作站。为学生打造便捷化的社区服务和实践平台、思政教育平台,将学生社区从传统上的空间概念拓展到学生成长服务的概念,赋予学习、教育、服务等功能,为学生在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上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形走向有形,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生活的腹地,产生真实的效果。
(二)形成辅导员与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工作法则,完善学生社区管理及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推动学校学生工作重心下移到学生社区,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在学生管理与朋辈教育中的作用,同济大学建有一支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目前,学校已基本实现本科生、研究生社区辅导员全覆盖,有31名专职辅导员、48名学生社区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与学生共处同一“场域”,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精准识别各类思想问题;贴心交流、贴身守护,解决学生在学业、经济、心理、择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学生“同频共振”;激活学生社区作为思想引领、学业帮扶、成长辅导、行为规范等教育的阵地作用,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地为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和深度跟踪辅导,实现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梳理学生社区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育人职责,明确辅导员队伍、社区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学生骨干等群体在学生社区育人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协同育人工作体系。
(三)全面推行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打造“个体环绕式”社区思政微体系。
学校制定《同济大学2019-2020学年学生社区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方案》,在本科生社区全面推行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推动知名教授、知名学者进驻学生社区,33个学院共选派210名知名教授学者进驻学生社区,每位导师驻楼一周,通过开展一讲综合知识教育的“社区讲堂”、开展一期专业认知的“学术沙龙”、开展一项近距离把脉的“成长问诊”、开展一场“贴近生活”的师生对话等主题活动,将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第一线。
一是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驻楼导师工作站的设置与推广,就是呼应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的改革之举,旨在将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政教育综合引入社区讲堂,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引领其端正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此外着力打破现有院系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交叉和交流。
二是“责任到楼、片区协作、导师轮转、学科交叉”。驻楼导师工作站以“责任到楼、片区协作、导师轮转、学科交叉”的模式设置,由33个学院负责四平路校区、彰武路校区、嘉定校区22个本科生宿舍楼的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每个工作站由楼宇牵头学院与共同建设学院负责,共同选派10至12名导师,每位导师驻楼一周,驻楼导师简介及相关活动安排提前面向学生公布。同时,22个学生宿舍楼被划分为8大片区,由片区牵头学院统筹,形成驻楼导师轮转机制。
三是将课堂搬到社区,打造个体环绕式的思政教育微体系。驻楼导师在工作站内开展社区讲堂,侧重讲授不同学科的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将思想引导、育人元素等内容融入社区讲堂,形成个体环绕式的思政教育微体系。
四是发挥知名教授、知名学者的正向引领作用。驻楼导师工作站将最优质的专业教育资源配置到学生身边,让学生可选择、可感受并且触手可得,同时充分发挥知名教授、知名学者在学生群体中的“引领力”、“权威性”和“话语权”,切实发挥其在育人工作方面的正向引领作用。学院将选派的知名教授、知名学者扎根学生社区,深入学生、贴近学生开展育人工作。他们将用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专业储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正向的人生态度、丰富的人生阅历、严谨的治学精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驻楼导师均从专业教师中选聘,以著名专家教授、知名学者或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先,同时充分发动院系领导做表率,带头进驻学生社区。围绕“四个一”开展驻楼活动,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育人时空。学校推动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就是要着力推动学科、课堂、教师、朋辈等各类育人资源向学生社区延伸,因材施教、深耕细作,打造围绕在学生身边的全方位、立体式、浸润式的育人时空,使每一位教师履行育人之责、每一个阵地产生育人之效。
五是导师驻楼期间主要围绕“四个一”开展驻楼活动。开展一讲综合知识教育的“社区讲堂”,将育人元素融入社区讲堂,让不同学科知识在工作站内传播和讲授,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一期专业认知的“学术沙龙”,围绕专业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学科发展走向等内容的介绍,帮助学生加强专业认知和认同,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发展潜力;开展一项近距离把脉的“成长问诊”,驻楼导师利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问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展一场贴近生活的“师生对话”,通过深入宿舍走访、与学生共进晚餐、谈心谈话等活动形式,面对面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建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